第三章 同事之間的那些事兒-《辦公室潛規則》
第(3/3)頁
他的兒子上學讀書時,他給兒子的忠告是:“你在學校一定要和一流人物結交,因為有能力的人不管做什么都會成功的……”
你也許會覺得這句話非常庸俗。
但是請不要誤會,把一個有能力的人作為自己的榜樣不是可恥的事情。
朋友與書籍一樣,一個有能力的朋友不僅是我們的良伴,也是我們的老師。
一個普通人要與一個偉大的人締結友情,跟第一次就想賺百萬美元一樣,是相當困難的事。
原因并非在偉人的出類拔萃,而在于你自己心中的那種忐忑不安。
年輕人之所以非常容易失敗,是因為不善于與比自己優秀的人交際。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法蘭西的陸軍元帥福煦說過:“年輕人至少要認識一位精于世故的老年人,請他做自己的人生顧問。”
薩加烈也說了同樣的話:“如果要求我說一些對年輕人有益的話,那么,我就要求他們經常與比自己優秀的人一起行動。
就人生而言,這是非常有益的事情。
和比你優秀的人交朋友,應該是人生中最大的樂趣了?!?
現實中不少人總是樂于和比自己差的人交際,這在心理上的確感到安慰。
因為在與友人交際時,心中能產生優越感。
可是從這些不如自己的人身上學到的東西顯然不如從比自己優秀的人身上學得多。
人們可以從劣于自己的朋友身上得到心靈上的慰藉,但也必須獲得優秀朋友給自己的刺激,以助長自己的勇氣。
總之,一個成功的人,很大程度上有賴于比自己優秀的朋友的幫助,才能不斷地使自己力爭上游。
從比自己優秀的人身上你可以學到很多在其他地方學不到的東西,他們的想法和心態對你的成功都具有很大的影響。
31.對同事的不合理要求說出“不”
快下班的時候,吳佩接了一個電話,一聽連撒嬌帶耍賴的語氣就知道是阿美,她說:“親愛的,救救我吧,幫我寫個方案,客戶已經催了好幾次了,可是我實在是沒有時間啦,你知道杰最近在追我,我也很喜歡他,你幫幫我,就算支持我的愛情啦……周末我請你吃韓國料理!”
阿美是吳佩在公司里最好的朋友,屬于那種嘴巴很甜的女人。
她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求助吳佩了,她下班就忙著去約會,常常把做不完的工作推給吳佩。
每次,吳佩都想拒絕,可是聽到她一句一個親愛的,那能把人融化的熱情,都不知道該怎么開口說“不”。
職場中很多人的耳朵根軟,心腸也軟,面對同事的請求,幾乎是照單全收,害怕拒絕會給彼此的關系帶來不利影響。
幫助同事本來是好事,可是面對同事的一些不合理請求,就應該學會拒絕。
辦公室里,幾乎所有的職員都害怕或者不愿意拒絕同事的請求,因為他們害怕失去良好的人際關系。
所以在面對同事不合理請求的時候,常常感到為難,以致每次都心軟地接受了。
作為好朋友是該相互幫助的,拒絕會不會讓自己失去這個朋友呢?
辦公室里的同事,需要相互幫助的時候很多,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我們幫助同事是非常必要的,這樣做也會給我們帶來很多的益處,比如良好的人際關系和高效的工作。
但也有一些人,會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請求,那么,怎么辦呢?
有人也許會選擇直接拒絕,這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很可能會影響你和同事以后的關系,甚至會得罪同事。
那么,怎么樣才能做到既拒絕了同事的非分要求,又不傷和氣呢?
1.先傾聽,再說“不”
當同事對你說出他自己的請求時,我們先不著急說出“不”,而應當先認真傾聽對方的情況。
在同事向你提出請求時,他們心中通常也會有不同程度的不好意思,擔心你拒絕,擔心給你帶來麻煩。
因此,在你決定拒絕之前,要注意傾聽,請對方把處境與需要,講得更清楚一些,自己才知道如何幫他。
然后,應該對他的難處表示理解。
另外,“傾聽”能讓對方先有被尊重、被接納的感覺,在你婉轉地表明自己拒絕的立場時,也比較能避免傷害他,因為他能在你的傾聽中感受到你的真誠。
如果你的拒絕是因為工作負荷過重,傾聽可以讓你清楚地界定對方的要求是不是你分內的工作,而且是否包含在自己目前重點工作范圍內。
或許你仔細聽了他的情況后,會發現幫助他還有助于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這時候,你可以在不影響自己的本職工作前提下,協助同事完成任務,如此,你在收獲工作能力與經驗的同時,又能贏得同事的友誼。
即使你幫不了他,但是“傾聽”完他的情況之后,作為非當事人,可能會對他的困境看得更清楚,你可以針對他的情況,給他提出比較好的建議。
這樣,即使你不親自去幫助對方,對方一樣會感激你。
2.委婉說出“不”
當你傾聽之后,認為自己應該拒絕的時候,說“不”的態度必須溫和而堅定。
即使是炮彈,也應當裹上糖衣,要委婉拒絕,不要嚴詞拒絕,因為溫和的態度總是比情緒化的過度反應要好。
情緒是具有感染性的,嚴詞拒絕會引發他人強烈的負面感受,所以,當你必須要拒絕他人時,就不要再以不友善的言行,在情緒上火上加油。
例如,當對方的要求是不合公司規定時,你就要委婉地向他解釋自己的工作權限,表示沒有權力去做這件事,這違反了公司規定。
在自己工作安排已經很滿的情況下,要讓他清楚自己目前的狀況,并暗示他如果幫他這個忙,會耽誤自己正在進行的工作。
一般來說,同事聽你這么說,一定會知難而退,再想其他辦法,而不會對你產生其他想法。
3.以照顧對方的利益為理由
在表示拒絕的時候,要從對方利益出發來說明自己愛莫能助的理由。
從對方的利益考慮,以對方的切身利益為借口,往往更容易說服對方。
比如,同事要求你在一個不合理的期限內完成工作,與其說明你如何不可能辦到,不如讓對方相信這種倉促行事的做法對他而言并沒有好處。
這樣的話,同事不僅不會懷疑你的意圖,還會對你產生感激。
4.事后表示關心
在拒絕之后,對他的情況表示關心,最好能夠提出一些建議。
有時候拒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對方會不定時提出同樣的要求。
若能化被動為主動地關懷對方,并讓對方了解自己的苦衷與立場,就可以減少拒絕的尷尬與影響。
當然,在你拒絕同事的時候,除了技巧,更需要發自內心的耐性與關懷,表達友好和善意是我們拒絕時最重要的原則。
否則,對方一旦察覺到你在敷衍他。
那么,你在同事心中的地位就會下降,你在辦公室里的人際關系也會受到影響。
32.散播流言飛語對你沒有任何好處
貝蒂是一名才能頗佳、青春靚麗、為眾人所認可的員工。
因為她對工作的態度十分積極,公司一度考慮將她提升到管理層。
然而,此中卻出現一個重大問題,她經常與他人議論各種消息,當然并非全部都是具有負面性的流言飛語,但至少大部分是。
無論喜歡與否,你都可以確定她必然會四處散布“新聞”。
她視自己為公司的新聞發言人,這已然成為她與人溝通的首選方式。
看似無害的習慣卻變成她職業生涯的禍端。
在公司看來,她喜歡四處傳播流言的毛病對于公司隱私的威脅,遠遠超過了她個人的價值。
他們感覺貝蒂并不值得信賴,如果晉升她的職位,新崗位上諸多敏感信息萬一被泄露出去又該怎么辦?
最終,她的大嘴巴剝奪了自己的晉升機會。
許多年以后,她仍然堅持不懈地創造著令人矚目的業績,早已具備晉升的各種技能與才干,但是直至被開除的那一天,她仍然待在原崗位上。
她永遠想不明白為什么自己總是與升遷擦肩而過,即使她的資歷遠高于他人。
在背地里議論別人的是非,絕對不是所謂的“交流”或“分享”,而是個壞習慣。
相信每個人都玩過“傳話游戲”,大家圍坐一圈,一個人低聲給旁邊的人說一句話,一直重復直到傳完一圈。
最后的話往往已經不是最初的那句了。
有時盡管你是在重復真理,但也會走了樣。
如果我們不能為別人說好話,那就什么都別說。
因為我們不再講述消極的事情,所以我們就會更幸福。
消極的想法導致消極的感受,消極的感受使幸福離我們更遠。
如果你因某人某事產生困擾,直接和他們交涉,沒有理由去和其他人討論,這不會帶來任何正面的影響。
你對別人埋怨,那個有問題的人卻不知道原來還有問題存在,也就不能做出相應的調整。
只有和問題中心人物交談,而不是與別人閑話,你才能使自己和他人更幸福。
一旦我們開始談論別人以及他們的缺點,所有傷害人的話語會輕而易舉地從舌尖跳出來,我們甚至意識不到自己正說些什么。
用莫須有的罪名來影射某人的品質,說這些的時候我們甚至眼都不眨一下。
有多少次談話是以“我聽說……”開頭,以否定別人作為結尾。
我們永遠都不應該以此為談話的開始,或者參與到類似的談話中去,除非我們要贊揚某人。
除此之外,如果散播謠言,我們會失去真正的朋友,唯一擁有的只能是其他散布謠言的人。
他們是多么可怕的朋友啊,我們告訴他們的任何話,他們都會向別人復述!
當我們聽到關于某人的吃驚消息時,抵制自己想轉述的沖動吧。
我們要發揚自我抵制流言的品質,尤其是在有人說閑話的場合。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避免負罪感,避免事后責備自己。
背后和同事的八卦不僅會傷害到他人,使自己變得孤立,更會成為公司領導所不能容忍的事情。
人人都知道流言飛語的危害,而且流言飛語也會以各種形式出現于各個領域,無論其面目如何,它們對于你的職業生涯,均有害而無益。
一般情況下,流言都會打著“言論自由”的幌子,因此上司不會告訴你它們的危害何其嚴重,但是公司每天都會秘密報復那些“妖言惑眾”的人。
如果有一天你因類似問題出現在被驅逐名單之上,那么你完全不可能獲悉自己被瞄上的真實原因,直至某天他們簡單地將你掃地出門。
1.流言飛語會令你看上去不值得信賴
當你散播有關同事、老板及公司的流言時,也許自己只是感覺好玩而已,但是事實上,你已經為自己制造了一種“不值得信賴”的危機,而且這種危機會伴隨于你在公司的每一天。
如果你的主管或上司在休息室中看到你在“八卦”,他們立刻會認為你是在他人背后飛短流長,隨即便會感覺,在他人向前你亦是如此議論他們的,這乃是人之常情。
主管們清楚哪些人會八卦,而哪些人不會。
流言不但會使你看上去不值得信賴,信息本身最終也會傳入當事人耳中,八卦對象由此便會獲悉流言的出處。
2.流言飛語會使你地位不保
流言會令自己暴露在被中傷者的攻擊前。
它會使你變得極為脆弱,因為其他人會將你道聽途說的話語再次進行傳播,最后所有人都會認為該話源出于你,即使你并非是始作俑者。
倘若該信息具有一定危害性,且管理層亦是如此認為,那么你將徹底完蛋。
流言飛語會傳遍公司的每一個角落。
當這些話語傳到當事人耳中時,他自然而然希望獲悉此活從何而來,一旦你的名字上了對方的黑名單,你就等于又為自己樹立了一個秘密敵人。
嘴巴不嚴的危害很大,無論你亂言何事,要知道,公司對于嘴巴不嚴的人不會存有絲毫好感。
公司中不會有人告訴你,因為你喜歡飛短流長,會為自己惹來麻煩。
他們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你必然會以“言論自由”對其大加討伐。
但是他們掌控著你的命脈,你可以自由選擇,他們亦可以憑借自身喜好進行決斷;如果你觸犯禁忌,他們便會秘密地劍指你七寸之處。
如何保護自己?
倘若你認為自己已經被盯住,或者受到“愛談閑言”懷疑,那么你需要立即去做兩件事。
第一,遠離那些愛傳播流言的人。
不要讓公司或上司看到你與他們混在一起,即使你并未插言只是在傾聽而已。
因為即便如此,上司亦會覺得你贊同他們的行為,而且會認為你并不值得信賴。
第二,流言止于智者。
任何流言飛語傳到你的耳中,都不要讓它再繼續存在。
應該這樣對傳播者說“哦,我不希望聽到任何人再對我講類似話語”或“我認為你說的那個人一定不希望此事為人所知”。
無論你說什么,一定要將自己從流言傳播的惡性循環中排除。
如果有必要,走出那間屋子。
不要懼怕被視做異類或墨守成規的人,你大可“酷”一下。
聽聽最新閑話?
還是成為值得信賴的對象,繼而受到提拔?
兩者之間你會如何加以選擇呢?
33.做示弱的強者,不做示強的傻瓜
有一位記者去拜訪一位外國政治家,目的是獲得有關他的一些丑聞。
然而,還未及寒暄,這位政治家就對記者說:“時間還多得很,我們可以慢慢談?!?
記者對政治家從容不迫的態度大感意外。
不久,仆人將咖啡端上桌來,這位政治家端起咖啡喝了一口,立即大嚷道:“好燙!”
咖啡杯隨之滾落在地。
等仆人收拾好后,政治家又把香煙倒著插入嘴中,從過濾嘴處點火。
記者趕忙提醒:“先生,你將香煙拿倒了?!?
政治家聽到這話之后,慌忙將香煙拿正,不料卻將煙灰缸碰翻在地。
平時趾高氣揚的政治家出了一連串的洋相,使記者大感意外,不知不覺中,原來的挑戰情緒消失了,甚至還對對方產生了親近感。
而這所有的一切,其實是政治家故意安排的。
當人們發現杰出的權威人士也會有很多弱點時,過去對他抱有的恐懼感與諸多成見就會消失不見,為其省掉很多麻煩。
能放下架子做“弱者”,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人生在世的一種姿態。
而且善于選擇示弱的內容,在交際中也非常重要。
美國心理學家調查發現:一名彪形大漢在擁堵的馬路上橫穿而過,愿意給他讓路的車輛還不到50%,因此出車禍的概率很高;但是一個老弱病殘的人橫穿馬路,卻有很多人相讓,大家都覺得自己是做了善事,因此車禍率幾乎為零。
看看,弱與強,在某種時候,收到的效果截然相反:示弱,讓人處于強勢的地位;而強硬,則反而處于弱勢的地位。
示弱,可以是個別接觸時推心置腹的長談,幽默的自嘲,也可以是在大庭廣眾之中有意以己之短,托人之長。
如果你碰到的是個有實力的強者,他的實力明顯高于你,那么你不必為了面子或意氣而與他爭強。
因為一旦硬碰硬,雖然有可能戰勝對方,但毀了自己的可能性更大。
因此不妨示弱,以化解對方的戒心。
以強欺弱,勝之不威,是大部分的強者不屑做的。
聰明的人會在職場的競技中隱藏智慧,甚至千方百計地顯示自己比別人蠢笨,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守拙”,這是掩飾自己、保護自己、積蓄力量、等候時機的人生韜略,經常在職場或敵對斗爭中使用。
中國有一句成語叫做“鋒芒畢露”,鋒芒本指刀劍的鋒利,如今人們將之比做人的聰明才干。
古人認為,一個人如果看上去毫無鋒芒,則是扶不起的“阿斗”,因此有鋒芒是好事,是事業成功的基礎。
在適當的場合顯露一下自己的“鋒芒”也是有必要的,但是要知道,鋒芒可以刺傷別人,也會刺傷自己,所以在運用的時候要小心謹慎。
物極必反,過分外露自己的聰明才華,會導致自己的失敗。
尤其是做大事業的人,鋒芒畢露,盡展自己的聰明和優秀,非但不利于事業的發展,甚至還會失去自己的身家性命。
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順治帝駕崩,其第三子玄燁即位,即康熙皇帝。
當時,康熙才七歲零九個月,年齡很小。
順治臨終前便把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和鰲拜四人叫來,讓他們做顧命大臣,盡心盡力輔佐小皇帝康熙。
當皇帝年滿十四時,有了可以親政的能力,鰲拜卻一點還政的意思也沒有。
康熙十分不樂意,一心想除了這位壓在自己頭上的大臣,不愿再當傀儡。
于是,他開始暗中增強自己的實力,籌劃這一切。
他知道鰲拜在朝廷里勢力龐大,用公開的手段絕對解決不了問題,反會激化矛盾,引來大麻煩。
于是他隱藏了自己的實力,表面上一再容忍鰲拜,有時甚至裝出畏懼鰲拜的樣子,意在麻痹鰲拜。
康熙還一再給鰲拜一家加官晉爵,連鰲拜的兒子也當上了太子少師。
對于鰲拜的蠻橫無理,康熙也聽之任之,從沒有異議。
背地里,康熙招募了一匹“小童軍”。
這些“小童軍”是從在滿族權貴人家中間挑選出的一批身強力壯的子弟,跟皇帝年齡相仿,平日里天天在一起練習摔跤。
訓練“小童軍”的事情在鰲拜看來就是小孩子的把戲,他認為皇帝也和這群孩子一樣,淘氣得很,不問國家大事,只知道打鬧找樂子。
這更讓鰲拜放松了警惕,心中暗喜不已。
終于有一天,鰲拜進宮匯報這幾日發生的事,卻見到康熙正和他的“小童軍”練習摔跤,這些小孩見到鰲拜突然沖上前來,抱腰的抱腰,擰腕子的擰腕,蹬腿窩的蹬腿窩,一下子和這位滿人眼里的“巴圖魯”大臣較起了勁。
初時,鰲拜還以為小皇帝跟自己鬧著玩,便聽憑那些娃娃掰自己的腕子,揪自己的辮子。
等到一群孩子把他扳倒在地,他才覺得不大對頭,斜著眼去瞧指使他們的皇帝,只見康熙一臉冰冷,又聽得小侍衛們滿口怒罵,方覺得大事不妙,這時他再要掙扎已經遲了,鰲拜一下子被捆了個結結實實。
康熙正是因為隱藏了自己的真正實力,麻痹了對手,才一舉抓獲強敵鰲拜,獲得了最終的勝利。
兵書上說“兵不厭詐”,在職場中也是一樣。
故弄玄虛、隱藏實力、放煙幕彈讓競爭對手捉摸不透、看不清自己戰略意圖的方式,往往能收到震撼性的效果。
你難以改變自己實力的強或弱,但可以用示弱的方式,為自己爭取有利的位置,為自己減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適當地示弱,可以減少乃至消除別人的不滿或嫉妒,使處境不如自己的人心理平衡,對你放松警惕。
凡事如果逞強好勝,往往會弄得頭破血流;但是如果適當示弱,則很容易被別人接受。
因此,做人做事,懂得適時地示弱,會成為最后的贏家。
就像一些膾炙人口的歷史故事:三國劉備,屈皇叔之尊三顧茅廬,終于得到了諸葛亮的誓死效忠;西漢韓信忍胯下之辱,最終叱咤風云,成為一代名將,等等。
這樣的事情不勝枚舉,他們都是靠“示弱”贏得了滿堂彩。
示弱有時是一種胸懷,也是一種美德。
大海之所以偉大,是因為有寬廣的胸襟,有巨人的力量,它站在最低處,從不張揚,所以能納百川。
人也是如此,有時降低一點自己的“高度”,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沈從文雖然小說寫得很好,可他的授課技巧卻很一般。
他頗有自知之明。
上課時開頭就說:“我的課講得不精彩,你們要睡覺,我不反對,但請不要打呼嚕,以免影響別人?!?
這么“示弱”地一說,反而贏得學生們的好感,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
對手當前,不能不抗。
不抗,你是必敗無疑;但也不能硬拼,硬拼,勝敗同樣沒有絕對把握。
此時,故意示弱倒不失為良策。
在特定的情況下公開承認自己的短處,有意暴露自己某些弱點,可以說是高明的策略。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肃省|
湘阴县|
子长县|
建平县|
北碚区|
泰兴市|
辛集市|
英吉沙县|
恭城|
武汉市|
二连浩特市|
凤山市|
上思县|
和田县|
淮安市|
浦北县|
策勒县|
遂昌县|
句容市|
无为县|
新兴县|
天祝|
汝州市|
襄城县|
道孚县|
朝阳区|
新建县|
红桥区|
扬州市|
松江区|
红桥区|
礼泉县|
綦江县|
长寿区|
丹东市|
高碑店市|
延川县|
蓬安县|
安西县|
临安市|
东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