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一旁還有一整套的樂隊,吉他,貝斯,架子鼓,鍵盤,應有盡有,讓大家仿佛置身于迪廳一樣的感覺。 這種視覺沖突極強的對比,讓現場和電視機前的觀眾們都不由皺了皺眉頭。 雖然大家口口聲聲的說著,“潮起華夏”“讓非遺潮起來”。 但是,忽然把dj臺都搬到舞臺上,而且還是一位身材火爆穿著火辣的美女dj,著實的讓不少人有點異樣的感覺。 不過,當音樂聲響起的時候,節奏感極強的電音,讓不少人都跟著搖晃了起來。 林桐忽然一張嘴,讓所有的人都是目瞪大口。 “這一封書信來得巧, 天助黃忠成功勞, 站立在營門三軍叫, 大小兒郎聽根苗,” 同樣是這么一段經典的唱段,配合著電音的效果,讓現場的不少人都有一種錯覺,好像這樣唱起來,更有味道啊! 電音版《定軍山》。 這是林桐第一次嘗試將京劇唱段和現代樂器融合在一起。 《定軍山》的這一段唱的節奏就非常的有力,所以在經過和電音的融合之后,竟然有了一種相得益彰的感覺。 用網友們的話來說,那就是“太上頭了”。 “以后去迪廳,要是沒有《定軍山》,老子就不去了!” “沒錯,連《定軍山》都沒有,你們也好意思蹦迪!” “完了,我覺得今后所有的酒吧和迪廳,都會放這首《定軍山》了!” “不行不行,太洗腦了,我已經開始忍不住要蹦起來了!” “燥起來吧,小調皮們!” …… “頭通鼓,戰飯造, 二通鼓,緊戰袍, 三通鼓,刀出鞘, 四通鼓,把兵交。” 電音,樂隊,胡琴,中外結合,竟然讓人沒有給人任何的違和感,仿佛這些樂器本來就可以一起演奏似的。 而且這一段,更加的洗腦,更加的節奏感十足,現場鏡頭掃過,已經有不少年輕人舉起自己的雙手,開始隨著音樂節奏搖擺了起來,就連周圍從來沒有去過迪廳的人,也跟著學了起來。 這就是迪廳的文化,就算你沒有去過,當你去過一次之后,你就會成為老手了。 “桐哥牛批,一看就是迪廳老炮了!” “桐哥,一般都在哪家迪廳啊,到時候咱們去偶遇一下!” “mix,fix還是coco啊!” “林下梧桐:我沒去過,我不知道,別胡說!” “我去,活捉桐哥一枚,摸一下,長高高!” “彈幕驚現桐哥身影,否認自己去過迪廳,這到底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 “桐哥真是可愛,看自己的表演,還要發彈幕解釋,做明星,真難啊!” 林桐在家里,正在看央視六套的《非遺煥新夜》,當看到大家都認為他天天跑夜店,是一個老炮的時候,嚇得林桐趕緊自證清白。 不管你們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林桐最后的這個表演,獲得了年輕人的一致好評,雖然也引發了不少非議,但是在“非遺”的面前,任何的“非議”都是紙老虎。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