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李正素聽了譚圓壽這話,趕緊上前勸道,“譚叔,這個不合規矩啊!” 譚圓壽擺了擺手,說道,“什么規矩不規矩了,俗話說,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但是我現在都九十歲了,我想要打破一下這個規矩。” 要知道,京劇界的收徒是非常有講究的。 在過去,不是你說想收徒弟,就能收徒弟的。 為什么過去收徒的時候,要請來業內的同行前來觀禮,第一是為了讓大家知道我收徒弟了,第二就是獲得同行的認可。 如果同行不認可的話,那么今后,你的這個徒弟在這行也是寸步難行。 但是,大部分的收徒都不會受到同行的抵制,但是唯有一樣,就是老前輩收下一位年輕的才俊時,就會受到不少人的反對。 就比如說譚圓壽如果收下林桐為徒,那么林桐的輩分就跟譚笑曾一樣了,今年已經三十多歲的譚門第七代傳人譚政巖還要叫林桐一聲師叔。 如果這僅僅是譚門一脈,也就算了,畢竟人家想怎么來就怎么來。 但是,你譚門一脈在京劇界的地位是超然的,可以說其他的老生門派都是從譚派出來的,所以,只要是老生演員,見了譚門之人都是要客客氣氣的。 林桐這么一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一下子就變成了師叔,甚至師叔祖的輩分,這會讓很多人感覺到不舒服的。 李正素說完,那些位院長們也是趕緊出來勸阻。 雖然林桐的本事確實不錯,但是一下子就成為自己的同輩中人,讓這些都已經四五十歲的前輩們,還是感受到了一些別扭。 譚笑曾雖然對父親的這一決定有些驚訝,但是生性純孝的他,并沒有說什么,而是用異樣的眼神看著這個馬上就要成為自己師弟的年輕人。 他對自己父親的脾氣秉性太了解了,做了決定的事情,不管是誰,都無法讓他做出改變。 譚圓壽擺了擺手,本來帶著笑容的臉板了起來,環視了一下這些位院長和團長。 一瞬間,眾人有一種錯覺,那位老黃忠回來了。 頓時,眾人都不敢言語了,用無奈的眼神看著這位老人。 畢竟,在輩分等級森嚴的京劇界,這位就是站在金字塔最頂端的人,和他同輩分的人,沒有比他出身更好的了。 譚圓壽嘆了口氣,說道,“我譚門一脈也算是京劇老生傳承有序的一脈,從高祖開始,傳承到我這里,已經五代,我也不怕別人笑話,笑曾和政巖的本事雖然不及我,但是傳承譚門已然足夠,不過!” 譚圓壽精神一震,說道,“我并不甘心,今天我見到這么好的一塊璞玉,如果我不能將其收入門下,我老譚死不瞑目!” 此話一出,所有人全都肅然。 雖然譚圓壽話里對譚笑曾和譚政巖并無失望之意,但是在場的都是京劇同行,你也瞞不了人。 譚笑曾和譚政巖父子二人,可以說是譚門七代中最弱的兩代人了。 從譚鑫培先生到譚圓壽先生,這四代人,全都是以嗓音出色而聞名的。 而譚笑曾父子二人的聲音條件確實不行,倒是跟自己的先祖,譚鑫培先生的父親,譚志道有些相似。 譚志道的嗓音偏“左”,聲狹音亢,猶如鷚鳥叫,鷚鳥俗稱“叫天子”,所以他當初被人成為“譚叫天”。 但是,這絕對不是什么美名,而是別人對他的戲稱而已。 雖然譚笑曾父子的嗓音不行,但是他們的努力是所有人都看在眼里的。 用句不太恰當的話說,譚門在京劇界就如同是皇室的感覺,不是每一位皇帝都有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那種能耐,也會有一些平庸之輩,守城之人。 譚笑曾和譚政巖就是譚門的守城之人,雖然天賦不佳,但是從來都沒有懈怠,祖宗傳下來的基業,怎么也不能毀在自己的手上,就算再怎么著,也要把譚派京劇傳承下去,等待下一個譚鑫培,譚富英,譚圓壽的出現。 譚圓壽看到大家都不說話了,于是拄著手杖,一步一步的走上了舞臺,譚笑曾在一旁小心的護著,但是并沒有伸手相攙,他知道自己的父親脾氣有多犟。 譚圓壽走到了林桐的面前,言道,“小子,愿意拜我為師嗎?” 林桐看著這位京劇界的泰山北斗如此的厚待自己,也情不自禁的眼眶有些發熱,雙膝一軟,跪在地上,一臉莊嚴的說道,“多謝譚老厚愛,后學末進林桐,請愿拜入譚老門下!” 一個頭磕在地上,林桐算是入了譚派的門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