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林桐的話音剛落,只見那四名龍套每個人都將自己右手的武器扔了過來,一時間,刀槍錘斧紛紛飛向了林桐,不過,四個人并不是同時扔的,還是有先后順序的。 而接下來的一幕,讓一直以來穩坐釣魚臺的奚鐘路直接站了起來。 看到四柄武器飛過來,林桐并沒有像之前那樣,或者用槍去挑,或者用腳去踢,而是微微低頭,讓過了先飛過來花槍。 臺下的觀眾們都是發出了一陣驚呼聲,這是失誤了嗎? 但是,接下來的一幕,讓他們全都驚掉了下巴。 只見林桐右肩微微一抬,剛剛飛過頭頂的花槍竟然被林桐背后最右邊的那根靠旗給截住了。 林桐肩膀一抖,只見這把花槍在靠旗上轉了一圈之后,仿佛長了眼睛一樣,按照原路飛了回去,落到了拿花槍的龍套的手中。 “靠旗出手!” 站在兩旁觀戰的武生們全都不約而同的喊出了這個武行已經失傳的絕技。 關鹔鹴,雖然是旦角出身,但是剛開始學戲的時候,老生戲、花臉戲、小生戲、武生戲和老旦戲全都學過,而且都不是泛泛之學,都是深有研究,而且還跟其他兄弟劇種學習經驗。 就是這位,創造出了“靠旗出手”這么一個武行都為之震驚的絕活。 而林桐在舞臺上,就如同當年的關鹔鹴一樣,用自己背后的靠旗,將飛過來的武器,一個個的打回去,而且有一些還在靠旗上轉一圈之后,再扔回去。 一時間,臺下的觀眾們感覺就像是在看雜技一樣,連連的鼓掌叫好。 但是在那些專業人士的眼中,林桐的身影越來越高大了。 絕活,之所以被稱為絕活,就是后人很難去模仿。 京劇界當年有多少絕活,但是當那個人死了之后,其他人根本無法繼承下來,也不能說是天賦不行,只能說,絕活就是最適合這個人的本領,其他人,學不會。 這就像是京劇界總給人的感覺是,一輩不如一輩,其實這就是京劇這門藝術的一個桎梏之所在。 因為你要想學京劇,你必須要先去學某一派,但是不管你天賦再怎么好,你也不可能超過這一派的祖師爺,因為這派的唱法,就是根據人家的嗓音研究的。 所以,你想要做出成績,完成超越的話,你必須要多投名師,多學習其他流派的唱法,慢慢的從中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唱法,形成自己的演唱風格,最終成為一派宗師。 但是,這種事情,太難了。 主要就是因為現在的演出條件,和當年根本無法同日而語。 過去唱戲,幾乎是每天都要唱,每天都有演出。 但是,現在呢,十天半個月有一出戲就算是勤勉了。 無法將自己的領悟在舞臺上展現出來,就算你在下面練一百次都不如上臺去演一次得到的經驗多。 這就是百學不如一看,百看不如一練,百練不如一演。 觀戰的那些武生們,都是一臉震驚的看著臺上不斷用靠旗將武器打回去的林桐,露出了敬佩的神色。 藝壓當行人。 就連臺下的奚鐘路,都露出了佩服的表情。 因為這個玩意,他來不了。 不管對方的輩分有多低,也不管對方有多年輕,只要對方有真能耐,那就是只能佩服。 連續一分鐘的時間,林桐完成了二十多次的靠旗出手,最后一次,八件武器都在空中飛著,被林桐一個一個的用靠旗給打了回去。 奚鐘路看到這里,也是忍不住大聲叫了一聲好。 十位院長和團長,都是用復雜的眼神看著臺上這個意氣風發的年輕人。 看完了這個之后,后面林桐的挑滑車,摔叉,摔僵尸,都已經引不起大家的興趣了。 演出結束之后,陳玉山帶著四名龍套下臺去了,將舞臺留給了林桐。 十分鐘左右的打戲,時間已經是超了,但是沒有人會覺得無聊,反而還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奚鐘路首先拿起了話筒,一臉震驚的問道,“林桐,你的武生是跟誰學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