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江琬游湖而出,在一處花木豐盛的地方悄悄上了岸。 身上衣裳都被湖水浸得濕透,風一吹來,她便激靈靈打了個冷戰。 說實話,這滋味不好受。 江琬倒是有意學一學自己前世在電視里偶爾看過的,某些高手用真氣烘干衣裳——奈何她這身真氣屬性偏陰涼。 她搬運了好一會兒,也只是四肢回暖,不再懼冷。 至于真氣烘干衣裳的效果,嗐,被風吹得半陰干算不算? 江琬深深感覺到,便宜爹給選的這個竹漣水房,就是為了限制她亂跑吧? 沒錯,一定是! “*&%……”不行,好歹這爹還不壞,忍了吧,先別罵。 而此刻被江琬暗中念叨的清平伯,卻是在皇宮里跟永熙帝磨了半晚上嘴皮子,才終于心滿意足地告退。 不容易啊! 永熙帝是大周開國以來的第二位皇帝,先帝成祖僅在位五年,便因暗傷去世,后永熙帝繼位登基。 因而可以說,大周從開國時的百廢待興,到如今的國力漸起,有此長進,多半也還是永熙朝之功。 這位皇帝陛下的銳意進取之心,便也格外強烈些。 也正是因此,才給了清平伯勸說的口子。 永熙五年,皇帝設置了麗正書院,有匯集天下賢才,為君所用之心。 這個麗正書院,剛開始建立的時候,其實是有些類似于皇帝的秘書機構的。 但后來隨著科舉制度的運行,民間書院又興起,永熙帝便開始覺得,皇家不能沒有一個足以在天下書院間立于領袖地位的書院。 于是麗正書院漸漸開始收納勛貴士族子弟,職能則從皇帝的秘書機構,緩慢向著傳經授道的學館方面兼容。 可這又有了一個問題。 正所謂魚與熊掌難兼得,麗正書院既要做皇帝秘書機構,又要教書育人,長此以往,它名聲有了,地位有了,可混亂與是非也有了。 隨著民間書院的百花齊放,如此一個不尷不尬的麗正書院,連擺清楚自己的位置都難,又何談領袖群倫? 有了問題,就得解決問題。 于是永熙帝召集群臣,又再三商議,終于決定復開前朝國子學。 當然,盡學前朝是不成的,前朝可以學,進步也還得有。 于是永熙帝再改一筆,國子學更名國子監,其下更設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多個分部。 這個是已經定好了的,只等明令頒布。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