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與茱莉亞一些恃才傲物的天才和極具個性的選手相比,善解意似乎屬于勤奮型的那種。但凱琳斯知道,善解意的天賦和才華,不在那些之下,那首流行于臉書上的《關山月》就是證明。 “你這是要把大學四年的課,半年學完嗎?精力跟得上嗎?” 善解意垂著眸子,好像所有光華都收斂了。她的答案非常樸實,“盡量多學一點。” 這種好學的精神,也讓凱琳斯肅然起敬。“如果你喜歡學院的課程,大可以申請在茱莉亞學習四年,我相信四年學的東西總比半年要來得更扎實。而且,將來留在紐約或是學院,都是不錯的選擇。” 這是凱琳斯從長遠的角度,給出的建議。 善解意抬起了頭,注視著凱琳斯,眼神無比堅定,“我是要回國的。” 凱琳斯的執教生涯,見過很多華人,有的人選擇留下,有的離開。可是當他們踏上這片土地的時候,誰的心中沒有一個“american dream”嗎?繁華、榮耀與財富,世人盡皆渴望。然而,在這個19歲少女的身上,她看到了另一種精神,就像她做的《關山月》。 善解意不知道凱琳斯心里轉了這么多彎,她在做心里斗爭。“凱琳斯老師,我……有一件事……” 沒等她開口,凱琳斯已經先說道:“德沃夏克,《第九自新大陸交響曲》,會不會彈?” 善解意想起了之前李堯給她科普,這多半是要她頂替老師去演奏?她頷首,表示會。 果然,凱琳斯很不見外地說,“下周,在布魯克林威廉斯堡音樂廳,有一場演奏會,你去演奏德沃夏克。具體的時間,我會短信給你。” “我可以去,但凱琳斯老師,我需要你的幫助,具體來說是你的一封推薦信,申請一個學院的旁聽名額。”善解意抓住機會,向凱琳斯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凱琳斯已經準備離開,她停住回頭,“可以報考茱莉亞,通過考試自己就有資格。不是什么人,都能在這里學習。” 要證明自己的優秀,才可以進入茱莉亞的殿堂。 善解意不放棄,仍在堅持,“他不是什么人,他是我音樂的領路人,而且我也沒經過考試。” “你拿了李賽和柴賽的冠軍。” “他也拿了李賽的冠軍。” 凱琳斯知道了善解意背后的那個人,不過她并不打算松口。“解意-善,你應該知道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樣,我有一些工作交給你,如果你完成得讓我滿意,我可以考慮。” “好”。善解意便應下。 后來善解意知道,凱琳斯免費找了一個“苦力”,她貢獻了很多時間、精力以及對音樂的認知。但她也并不是毫無收獲,她收獲了最詳實的美國音樂發展史。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