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云上青梅》
第(1/3)頁
三日后, 云知意向州牧府提請召開了一場臨時合議, 將自己草擬的“聯合淮南、慶州共同疏浚瀅江”籌備事宜通傳各相關司衙探討共商。
雖錢糧、戶籍兩處主官對此事表達粒憂與反對,但工務、漕運、農政甚至鹽業等司衙則大力支持。
場面近乎一邊倒, 事情最終就定下來了。
于是, 云知意雙管齊下,立即通過公函與私人書信與淮南、慶州方面展開接觸協商。
工務令常盈則遵照云知意的籌備細則,點名下十名低階執事官, 分頭前往瀅江沿岸各處展開實勘,薛如懷正是這十名執事官之一。
另一邊,言珝在碼頭展開了“每船必稽”的動作。
顧子璇向州丞、州牧兩府分別遞交了“軍尉府今冬整軍演練”的相關安排。
田岳開始嘗試尋找“提線香”的藏匿地點。
宿子約也按云知意的吩咐,暗中在原州及周邊鋪開了消息網, 并親自帶人奔赴千里之外的沅城。
一張針對田黨的網正在織就, 但正如霍奉卿的預料, 田嶺的反擊也很快來了。
*****
早前霍奉卿就在州牧府府衙外設了“投書箱”,方便原州各地百姓前來投書,鳴些不敢輕易報官的冤屈。
在之前的半年里,他已通過這投書箱查辦了多起在坊間引發熱議的案子。
消息傳開后, 原州各地許多百姓都已知道, “州牧府門口有可以匿名鳴冤的投書箱,有位叫霍奉卿的年輕高官會為大家做主”。
按常理來, 以霍奉卿的官職,不該繞過各地縣丞,直接單獨受理百姓報案。
可他非但直接受理百姓報案,還會在親信下屬們查得個人證物證俱齊之后, 才將案子移交治安司和刑律司,活生生將這倆司衙搞成了只會“蓋章結案”的擺設。
這個“投書箱”的存在,既讓霍奉卿得罪了各地縣丞,也打了州丞府刑律司、治安司兩位主官的臉,卻使他在短時間內收獲了大量民意好福
八月中旬,投書箱里接到一封密告信,信中稱“槐陵縣府眾官集體貪污了州府在去年末撥給槐陵縣的賑災錢糧”。
去年集瀅瘟疫事件,起因就是瀅江泛濫,沿岸多地受災。
不少百姓的房屋損毀、農田遭殃,尋常貧戶家中余糧本就微薄,再被洪水毀一些,就很難撐到次年秋收了。
做官的人都很清楚,百姓沒飯吃是要出大問題的。
當時州牧盛敬侑火速上奏朝廷,到今年初時,京中就撥來一批賑災錢糧。
州丞、州牧兩府主要官員經過旬會合議,州府錢糧署又往里添了些,分派給受災各縣,明令按戶分發給受災百姓,“一戶中每五人可得銀角三枚,米十斗”。
一枚銀角可換銅角百枚,按原州現時物價,十斗米加三百銅角,足夠五個人果腹大半年。只要撐到今年秋收,日子就回歸正常了。
“……知意你敢信嗎?槐陵縣府那幫混賬,居然是按‘每五人一枚銀角、米三斗’去發放,還是讓人分月去領的!”
顧子璇義憤填膺、氣血上涌,捏著拳頭砸向桌面。
與她隔桌對坐的云知意批閱著卷宗,頭也不抬地應道:“嗯,連賑災錢糧都敢私吞,狂悖至極。”
這案子上輩子是告到云知意這里的。這回卻不知哪里跑偏,竟落到霍奉卿那邊去了。
她比誰都清楚這個案子是怎么回事,也知道不難查。眼下她手頭的事頗多,聽到霍奉卿已接手此案,她正好專心忙自己的。
見她并不驚訝,顧子璇疑惑地撓了撓額角,稍斂狂怒:“不過,有一點我想不通。你,槐陵那些受災百姓是怎么想的?怎么會忍氣吞聲熬了大半年才來告?”
“這有什么想不通的?”云知意暫停了批閱卷宗的動作,抬頭看向她,“他們之前不是忍氣吞聲,而是不知‘一戶中每五人可得三枚銀角及米十斗’。”
每五人一枚銀角、米三斗,雖少,但總歸是縣府發給他們,而不是讓他們上繳,他們當時對縣府還很感激。
“若真如此,事情不就更奇怪了嗎?”顧子璇倏地瞪大了眼,“難道年初發放賑災錢糧時,槐陵縣府竟沒按規程張榜公示?那幫混蛋總不會傻到篡改了州府下發的相關文?”
官員私自篡改上級府衙下發文書可是重罪,比“大意疏忽,未按規程張榜公示”嚴重多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兴市|
深水埗区|
常德市|
公安县|
阜康市|
六安市|
东乡族自治县|
玛曲县|
克拉玛依市|
遂溪县|
荔波县|
北辰区|
武安市|
山阴县|
汾阳市|
双辽市|
木兰县|
黄浦区|
建宁县|
太仓市|
澎湖县|
习水县|
怀化市|
五莲县|
颍上县|
桑植县|
中阳县|
从江县|
卢氏县|
繁昌县|
梧州市|
友谊县|
瓮安县|
乌兰浩特市|
连南|
封丘县|
锡林浩特市|
新宾|
新密市|
玉屏|
兴安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