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大魏京都。 儒道與佛道比試第一階段已經停下來了。 慧覺神僧敗下陣來。 他輸的很慘,被許清宵全方位碾壓,根本無法辯解。 此時此刻,他帶領八百辯經僧回到了京都外,盤坐在地上,顯得神色沉重。 八百辯經僧中有僧人還是不解,望著慧覺神僧道。 “神僧,方才輸在何處?” “是啊,神僧,方才輸在何處?” 他們不解,詢問著慧覺神僧,方才為什么輸了? “哎。” 提到方才的事情,慧覺神僧也有些苦惱。。 他又一次上當了。 而且這一次,上了個很大的當。 “阿彌陀佛。” “許施主先以佛門燒香為由,提出燒香何意,老衲本以為許施主是想要引出心安理得之說,故此已經有所準備。” “卻不曾想到,許施主設計,故意引導我等這般想,所以針對心安理得去思索,可沒想到的是,許施主真正要問的問題,乃是屠刀之說。”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許施主以詭辯角度,令我等輕視他,畢竟屠刀非刀,乃為執念,這是我等佛門禪意。” “許施主其實明白這個道理,他故意裝作不懂,以王朝刑部為由,而后更是故意激怒老衲,說老衲心中藏刀。” “老衲為說服許施主,愿圓寂挖心,許施主假意憤怒之下,激進而行,其實是在逼老衲顯出屠刀。” “當老衲挖心那一刻起,屠刀便顯露出來。” 慧覺神僧開口,道出這番禪意。 “屠刀?神僧,你這刀是屠誰?屠自己,應當是度化之刀啊。” 有人開口,充滿著不解。 可此話一說,慧覺神僧搖了搖頭。 “不,老衲這把刀,是屠大魏王朝之刀。” 慧覺神僧開口,給予了回答。 是的。 他這把刀,是屠大魏王朝之刀。 許清宵在之前已經說了,國家以法治國,如若佛門入駐,影響法紀,這其實就是在破壞大魏王朝。 所以,當自己執意要度化許清宵時,其實就是在強行入駐大魏,一旦許清宵皈依佛門,佛將勝法,那這一把刀就會出現。 至于這把刀,是好還是壞,這個沒有人知道。 可問題是,屠刀已顯。 許清宵與他的爭辯,就是屠刀在心,如今不過是被許清宵引出來了,算是坐實自己是行兇者。 這才是此番禪機的奧妙之處,也是此番禪機的核心之處。 “阿彌陀佛。” 眾僧雙手合十,他們徹底明悟禪機在何處了。 “神僧,未曾想許施主竟然這般懂得佛理。” “我等該怎么辦啊?” 有辯經僧開口,眼神當中充滿著好奇。 此話一說,慧覺神僧深吸一口氣,隨后傳音道。 “第一場辯法,老衲雖輸。” “但第二場辯法,許施主贏不了。” 他神色篤定道。 提到第二場辯法,眾人紛紛意識到了什么,不由點頭。 “那倒也是,許施主雖然精通佛法,只不過從今日言語上來說,許施主還是不得佛法真諦,他雖道出三法印真諦,只能說許施主儒道資質逆天,第二場辯法,已經不是經文這么簡單了。” “恩,明日的辯法,是銘寫佛經,弘我佛門世界之輝煌,許清宵他懂得真諦,這是對人生與道理的總結,可佛門世界之宏偉輝煌,卻不是他許清宵能懂的。” “第二場哪怕許清宵贏了,其實也不在乎什么,真正關鍵的地方,是第三場辯法,第三場辯法才最為重要。” “恩,第三場辯法,是讓天下人看看我佛門鎮魔手段,到時候天下人便會知道,佛門有多強了。” “神僧,您的意思是說,一切按照來之前的計劃走嗎?不進行任何變動?” 辯經僧們紛紛開口,有人很自信,認為明日辯法,許清宵絕對贏不了。 倒不是他們過于自信,而是這趟出來辯法,他們準備了三場不同的辯法。 第一,佛理之爭。 就是今日的爭辯,你提出問題,我來回答,你來反駁,我再來解釋,誰說贏了對方,誰就算勝,這是最簡單的辯法。 第二,銘經之爭。 我是佛門的,我銘寫佛經出來,映照極樂世界,讓世人看一看,佛門的世界有多好,這樣做一是震撼對方,同時也是度化對方,二是讓百姓們看到,佛門有多好。 第三,則是鎮魔之法。 辯經,銘書,第三場就是真正展現本事了,嘴炮打完了,大家總要拿出真正的本事吧? 佛門已經做好了一切準備,而且也找到了相應的地方,以浩瀚佛法,鎮壓邪魔,讓天下百姓看看,佛門到底有多強。 三年之后,不是天下大亂嗎?這個消息,大家都知道,既然如此,那就讓大家看一看,佛門的強大,如此一來的話,天下蒼生豈能不信佛? 這趟辯法,佛門既然敢出面,就意味著佛門做好了一切應對之法。 不然,當真就靠嘴炮幾句,說服天下人?這可能嗎?顯然是不可能的。 只不過之前沒有使用這個手段,是因為東洲還不配。 甚至第二場辯法和第三場辯法,佛門都不打算用,如果不是出了一個許清宵,他們真的不會展現出這番手段。 “諸位莫要多說了。” “一切按計劃行事。” “好好休息,明日是一場苦戰,許施主銘不出佛經,但他儒道一體,還是要小心一些。” 慧覺神僧開口,他讓眾人不要多想。 而自己閉上雙眼,開始神游太虛。 大魏京都安靜下來了。 許清宵屠刀辯法,也逐漸被眾人理解,一時之間,人們驚嘆,許清宵的詭辯之術,竟然如此恐怖。 屠刀非刀,執念非念。 給慧覺神僧種下一顆種子,等到種子發芽之時,屠刀再顯,這如何不讓人震驚。 一開始,很多人還以為許清宵當真是頭腦發熱,上了慧覺神僧的當,可現在看來,真正上當的是自己。 此時此刻。 許清宵也從王府之上緩緩落地下來,到了這一步,他要思考八寶佛蓮的事情了。 而一時之間,各地議論也逐漸響起,世人都知道,佛門不會因為一次失敗而放棄,他們選擇辯法,弘揚佛學,就足以證明佛門的毅力有多大了。 此時此刻,京都酒樓當中,慧心神僧已經消失不見,他朝著王府趕去,想要去見一見許清宵。 慧心神僧從西洲趕來大魏,其實是有目的的。 他的目的很簡單。 倘若儒道不行,他愿意為大魏辯法,拒絕佛門入駐大魏。 慧心神僧的理念很簡單,佛法自然,想要弘揚佛法不是一件壞事,但不能帶有不一樣的目的,心若不純凈,如何宣佛法? 可沒想到的是,大魏有了一個許清宵。 也就不需要他慧心了。 但這次過來,慧心是有些事情想要來問一問許清宵,他對許清宵充滿著崇敬。 很難想象得到,一個人為何既能成為儒道半圣,又有如此的佛學造詣,再加上還懂得仙道。 對于這樣的人,慧心保持著崇敬,來王府是朝圣。 大約半刻鐘后。 王府當中,便傳來一道聲音。 “王爺,外面有個和尚,自稱慧心,想要來拜訪您。” 楊虎開口,告知許清宵有人求見。 “慧心?” “四大神僧之一。” 許清宵微微皺眉,他不明白對方來找自己做什么? 只是許清宵沒有拒絕對方。 “讓他進來吧。” 許清宵開口。 當下,不到片刻鐘,一個眉清目秀的和尚走了進來。 慧心面容清秀,也沒有那種悲憫世人的眼神,反而清澈平靜,面容上還帶著一些激動與興奮,如常人一般,少了佛門的那種超然,卻多了不少人性。 讓許清宵莫名心生好感。 “許圣。” “小僧見過許圣。” 見到許清宵,慧心極其激動,畢竟在他眼中,許清宵簡直如同神一般的存在。 他之前聽說過許清宵,那個時候對許清宵就有好感,尤其是許清宵的所作所為,更是讓慧心對許清宵充滿好感。 今日辯法,能觀許清宵這般姿態,更是讓慧心明白了兩件事情。 第一,許清宵深不可測,是真正懂‘道’‘理’之人。 第二,許清宵乃是破局之人,破這天下格局之人。 正是因為以上兩點,他對許清宵只有崇敬。 “大師客氣。” 許清宵點了點頭,露出微微笑容,隨后讓人準備好一些茶,招待慧心。 “不敢當,不敢當。” “許圣在上,小僧哪里敢稱大師,許圣,小僧并非是慧覺那般老頑固。” “小僧對您崇敬的很,您放心,我絕對不是奸細,小僧只認道理,不認背景。” “別看小僧是天竺寺弟子,可小僧早就想脫離天竺寺了,請許圣放心。” 慧心急忙開口,同時也極其認真地說出自己心聲。 他雖然是天竺寺的神僧,可他對天竺寺沒什么好感,倒不是說翻臉不認人,忘恩負義。 而是佛理不同,他的想法與佛門弟子不一般,佛門弟子最大的夢想,就是度化天下蒼生,讓佛光普照世間萬物。 這是所有佛門弟子的終極夢想。 可慧心的想法卻不是這般,他反而是希望,世人明白佛就行了,無需精通太多,畢竟人有七情六欲,若人人學佛,那田地誰來耕種?新的生命又如何誕生? 明白基礎佛理就好,心向善便是最大的功德,也是最大的弘揚,甚至向善之心,哪怕是道門弘揚開了,亦或者是儒家弘揚開了,他都可以。 何必在乎是誰弘揚的? 又何必在乎是誰主張的? 所以他看不慣很多勢力,道門的,佛門的,亦或者儒家的,因為這些人,口口聲聲說為了天下蒼生,可實際上呢?還不是為了爭名利爭氣運,爭功德罷了。 不干凈,也不純粹,皆是凡夫俗子。 可許清宵不一樣。 許清宵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斥大儒,鬧刑部,斬郡王,殺番商,斗文宮,發展國家,將百姓放在第一位,這些才是真正做事實之人。 哪一件事情是為了名利? 若為了名,會斬郡王? 若為了利,會殺番商? 在慧心神僧眼中,許清宵是真正的儒家,也是真正的佛,只不過世人被蒙蔽了雙眼,污蔑真佛,污蔑圣人。 所以,這番話不是討好許清宵,而是發自肺腑。 慧心所言。 許清宵完全聽得出來是否真心話,他已經是半圣,若是連這點本事都沒有,那還叫做什么半圣? 只是慧心所言,倒是讓許清宵有些莫名驚訝。 自己居然在佛門還有粉絲?而且看對方的眼神,充滿著狂熱和激動,是真真實實崇敬自己。 “慧心大師言重,你比我年長,喊一聲大師,不足為過。” 許清宵笑意更濃,與對方客氣說道,十分友好。 可許清宵越是給對方面子,對方越是有些激動。 “不不不。” “許圣,您當真不要喊我大師,跟您一比,小僧渺小如塵埃。” “你我之間的差距,是一萬個慧覺都比不上的。” 慧心神僧無比認真道,他不是開玩笑,而是由心開口。 就是這個比喻有點不太恰當。 好說歹說,慧覺也是你師兄啊。 “這樣,許圣,您喊我慧心即可,我照樣喊您許圣,我尊重我的,您喊您的。” 慧覺開口,特意說了一聲,不想糾結這個。 “行吧。” 許清宵苦笑一聲,既然對方如此執意,那許清宵也沒什么好說的了。 “許圣,今日我來此地,是有三件事情。” “一來是拜訪許圣,二來是提醒許圣一件事情。” “許圣,明日的辯法,您要小心一些,他們準備了三場辯法,第一場是佛理辯法,您這個是知道的。” “第二場辯法,則是銘經辯法,自小雷音寺辯法失敗后,天竺寺痛定思非,吸取教訓,認為光是靠佛理辯法,是無法讓世人崇敬佛法。” “所以這五百年來,天竺寺都在暗中銘寫佛經,于三十年前,銘出佛國度人經,如若此經銘寫出來,將會引來佛國異象。” “三十年前,小僧親眼見識過,如若不出意外的話,明日慧覺銘寫經文之后,整個大魏京都會出現佛國,美輪美奐,會令人心生向往之意。” “到時候極有可能當場度化無數百姓,許圣,您要準備好啊。” 慧心神僧神色嚴肅,直接把佛門的老底給賣了。 此話一說,許清宵有些驚訝了。 他還真沒想到,佛門竟然為此準備了五百年? 而且已經銘寫出這種經文? 這還當真是了不起啊。 不過一瞬間,許清宵便明白了一件事情。 《金光明最勝王經》 《法華經》 《華嚴經》 差不多要出來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