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大魏京都。 平亂王府。 隨著龍舟騰起,瞬間便化作一道流星,消失在了天際之中。 望著離開的許清宵,慧正神僧不由嘆了口氣。 他知道許清宵對自己有很大的芥蒂。 可實話實說,慧正神僧也不覺得自己做錯了,自己為的是天下蒼生,度化許清宵,又不是控制許清宵,不過只是想讓許清宵皈依佛門罷了。 許清宵的態度,讓慧正神僧有些無奈,但他知道的是,自己該說的話也說了,聽不聽是許清宵的事情。。 也算是化解了之前的恩怨,不把事情鬧得太僵。 “需要回去,好好部署一番,許清宵這趟前往浩然王朝,只怕兇多吉少,關鍵時刻出手相助,也算是化解恩怨,再請他來天竺寺,強行度化。” 慧正神僧這般想到。 而此時,龍舟也已經消失了。 龍舟之上。 許清宵感受得到,慧正神僧特意過來的提醒是什么意思。 這家伙只怕還想著要度化自己,當真是令人作嘔。 不過也沒事了,佛門的事情,等處理完文宮再說。 未來還長著。 就如此。 一連兩天的時間。 中洲都顯得無比熱鬧與沸騰。 浩然王朝開國大典,這是由讀書人組建的國家,對于天下勢力來說,算不上是一件好事,但也算不上是一件壞事。 畢竟文宮脫離大魏,也算是壓制了大魏的底蘊。 但這些讀書人聚集在一起,眾人也清楚,這幫讀書人打的是什么主意,想要通過儒家思想來控制整個天下。 每個勢力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打算,有勢力抨擊儒道,但大部分的勢力還是隔岸觀火。 畢竟這是中洲的大事,突邪王朝,初元王朝,還有大魏王朝都沒有說什么,自然也輪不到他們出面。 這兩日的時間。 浩然王朝當中,才氣淹沒一切,整個天下的讀書人齊齊聚集,各方大儒也紛紛應邀參加盛會。 文宮向天下勢力發來請帖,東洲,南洲,西洲,北州,包括中洲三大王朝,也紛紛應邀。 但最惹人矚目的,還是許清宵。 世人都知道,許清宵與文宮之間的矛盾。 文宮敢向許清宵發請帖,肯定是有目的,而許清宵敢應邀,卻成為了世人驚訝與好奇的地方。 有人猜想,許清宵敢應邀,顯然是有底氣,似乎藏著什么底牌。 但也有人認為,許清宵敢應邀,僅僅只是因為,他是古往今來最年輕的半圣。 年輕人狂妄一些很正常,再加上許清宵本身做事就無比激進,天不怕地不怕,文宮邀請,許清宵答應也很正常。 但不管如何,許清宵應邀了。 浩然王朝開國大典,必然是一場龍爭虎斗。 武昌二年。 三月三。 浩然王朝主城。 文圣城。 四大城門早已經顯得無比熱鬧,隊伍如長龍一般,各國使者送來諸多賀禮。 一車車的金銀珠寶,各類珍品顯得琳瑯滿目,比女帝壽辰還要顯得有排面。 倘若有大人物入城,更是會鳴鐘喝彩。 “恭迎東洲帝族,陳家入城。” 東城門中。 隨著一道洪亮的聲音響起,無數目光朝著東城門看去。 城門口。 三百鐵騎騎乘著統一的妖獸,立于城門蒼穹。 他們胯下的妖獸,皆然兇悍可怕,是黃金獅子,每一頭黃金獅子都散發出極其強勢的氣息。 這是五品妖獸,戰力很強,極其珍貴的妖獸,每一頭都價值不菲,三百頭黃金獅子,排場極大。 但讓人關注的不是這個,而是對方來自東洲,是帝族。 塵界五大洲。 中洲是王朝的天下,三大王朝占據中洲,擁有最好的資源。 東洲是帝族的天下,千年內出過一位一品,才可稱之為帝族,四大帝族掌控著整個東洲,以武鎮壓一切,所以佛門與讀書人基本上不會滲透到東洲去。 完全是兩種不同的風格,讀書人去了東洲,想要跟別人講道理,往往都會被打到自閉,殺儒弒佛這種事情,東洲可沒少干,全是一些好戰分子。 所以有人懷疑,許清宵是不是有東洲人的血脈,不然的話,沒道理這樣。 “恭迎南洲古族,蠻族入城。” 又是一道聲音響起。 一瞬間,再次引來一陣喧嘩和騷動。 這個蠻族,并非是北蠻,而是南蠻一族。 南洲大山極多,沒有國家這個說法,而是以部落種族來劃分,五大族掌控南洲,最神秘的是巫族,最強的是蠻族。 “恭迎西洲,天竺寺神僧慧覺大師入城。” 第三道聲音響起。 是天竺寺派人來了,西洲是佛門世界,最出名的便是天竺寺與小雷音寺,只不過小雷音寺顯得有些頹廢沒落。 “恭迎北洲,九極仙宮,天散真人入城。” 第四道聲音響起。 是北洲的勢力。 相比較五大洲中,中洲的名氣最大,是天下的中心。 而后便是東洲與西洲第二第三,南洲與北洲排名第四第五。 尤其是北洲,魚龍混雜,是妖魔滋生之地,但也有正道仙門在其中,只是數量稀少罷了,只不過有一席之地。 倘若北洲被妖魔掌控,正道人士早就聚集了。 人們震撼,雖然早就預料到,浩然王朝的地位極高,畢竟前身是大魏文宮,天下知曉。 但當他們成立自己的國家時,人們這才發現,文宮的底蘊有多強。 東洲的帝族,南洲的九部落,西洲的佛門,北洲的仙宮,全部到齊了。 這面子太大了,說句不好聽的話,即便是中洲大魏王朝舉辦這樣的盛典,估計也請不到這么多大人物。 畢竟彼此之間或許有隔閡,相隔一洲,完全可以不用給面子,雙方沒有任何利益來往。 可浩然王朝卻能做到讓天下大勢力聚集。 這種手段很可怕,但眼下的事情,讓世人明白,大魏文宮的底蘊。 圣人意義太大了。 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來,圣人有多非凡,其底蘊令人咂舌。 依靠著圣人底蘊,大魏文宮這幾百年來撈了多少好處? 如若不是圣人,天下大勢力,為何要給文宮面子?當真看中他們的才華? 此時,整座圣城極其熱鬧,鮮花鋪滿了城中,燈籠高照,家家戶戶都貼上對聯,有儒者講經,亦有街頭賣唱。 小商小販的叫賣聲也彼此起伏。 城中也早已人聲鼎沸,隨著大人物逐漸到來,文圣城也越來越熱鬧。 開國大典,于今日丑時開始,辰時結束。 如今各方大人物聚集與文宮之外,欣賞著歌舞,彰顯浩然王朝的風采。 整座古城到處都是讀書人,浩然正氣彌漫萬里,顯得無比濃郁,古城之中有幾百萬讀書人,皆然是七品明意。 再差也是八品,除非是一些帶來的朋友,否則的話,品級低于七品,文宮都不會邀請,畢竟這般的盛會,自然要展現出浩然王朝的強大。 而文宮當中,也時不時充斥著各種笑聲,有不少大儒更是離開,去城門口接待好友。 可以說,一切都顯得無比美好。 文宮天穹之上。 也已經形成淡金色的云彩,顯得無比祥瑞。 來到圣城,許多人看到這云彩后,皆然不由充滿著驚訝,他們看得出來,倘若文宮今日當真建國成功。 的的確確有可能會凝聚出國運之鼎。 畢竟浩然王朝聚集的是天下讀書人之力,如果只是一個王朝的讀書人,難度很大,但天下讀書人之力,想要凝聚一座國運之鼎。 可能性不小。 而浩然王朝當真凝聚國運之鼎,中洲的局勢也會瞬間改變,從三大王朝變成四大王朝。 不僅僅是這般,浩然王朝存在極為特殊,他們看似沒有兵力,沒有百姓,可實際上天下百姓皆是他們的百姓,天下王朝的兵力,也皆是他們的兵力。 他們不是發展自己的國家,而是控制別人的國家。 這就是浩然王朝的想法。 不過對于其他勢力來說,這是一件好事,他們巴不得中洲越亂越好,最好全面打起來,這樣的話,他們說不定能分一杯羹。 同時也算是限制了中洲發展。 畢竟中洲是五大洲最富饒的洲地,無論是習武之人還是修仙之人,甚至妖魔邪祟也對中洲垂涎三尺。 大魏王朝每兩百年有兩位武者,突邪,初元各自有一位一品,中洲當中估計還有一兩位隱世的一品。 而在東洲,千年內只要能孕育出一位一品武者,就可以開創帝族,只要下一個一千年內,再孕育出一位一品,那么依舊是帝族。 運氣好點,東洲一千年有四位人間武帝,運氣差一點,可能一千年內就一位兩位的樣子。 就好比現在,東洲的一品只有兩個,在四大帝族中排名一二。 這種底蘊根本比不了,大魏王朝幾乎可以對標整個東洲,并不是說地方大就好。 還是要看最頂尖的戰力。 此時。 也就在文圣城一片祥和之時。 突兀之間,北城門上,一艘龍舟緩緩出現在世人的眼中。 龍舟奢華無比,在天穹上飄蕩,大魏龍旗插在舟頭,迎風作響。 一時之間,北城門所有人都將目光看去,而浩然王朝的讀書人們,臉上的笑容瞬間僵硬住了。 隨后眼神當中露出濃濃不屑之色。 而與此同時。 北城門之下,一支鐵騎顯得氣勢洶洶奔襲而來。 烈馬疾馳,每一匹烈馬都比尋常良馬健壯一倍,披著鐵甲,看起來極其兇狠。 比起黃金獅子,這些烈馬或許比不上,但依舊是不凡之物。 而烈馬之上的人,一個個穿著獸皮大衣,看起來極其彪悍,顯得人高馬大。 這是北蠻族。 就是當年入侵大魏王朝的北蠻族。 一行五百人,氣勢洶洶,他們騎在馬上,給人一種殺氣騰騰的樣子,領隊之人,是北蠻族大人物,一位王。 突哈王,三品武者,看起來四十來歲。 很快,龍舟緩緩下降,恰好與北蠻族一同出現在北城門口。 龍舟上。 許清宵緩緩將目光看了過去。 落在了這群北蠻族身上。 不得不說,北蠻族的氣勢很強,體魄也是強過普通人,同境界情況下,大魏將領普遍會弱于對方。 尤其是為首之人。 對方也是三品武者,氣勢很強,許清宵看去,對方的氣血之力,更是在身后演化成山。 這是氣血強盛的異象,不過需要睜開天目才能看到,尋常人是看不到的。 不過許清宵并不在意,對方體魄再強也沒用,自己是三品武者,但卻是最完美的三品,絕世武圣。 倘若打起來,許清宵有信心,一個時辰內斬殺敵人。 這還是因為武道經驗不足的前提下。 突哈王感受到了許清宵的目光,他也忍不住打量許清宵。 對于這位大魏新圣,突哈王沒有任何善意,大魏與北蠻有天大的仇恨。 兩股勢力水火不容,許清宵是大魏的王爺,是大魏的人,自然不存在拉攏這個說法。 畢竟許清宵還有一個半圣的身份。 剎那間,兩人的眼神對視,恐怖的氣勢彌漫。 這是兩尊武圣的交鋒,哪怕是眼神交鋒,也讓人感到莫大的壓力。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