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安國公府。 所有人都有些懵了。 尤其是二代們,更是有些目瞪口呆。 方才許清宵目光爆射紫色光芒,他們便有些驚奇,然而許清宵說出來的話,更讓他們震撼無比。 此子有大儒之資? 大儒是什么?他們不是不知道,上達(dá)天聽,走起路來橫行霸道。 別看他們整天辱罵這幫腐儒,可實際上呢?只要在京都混的人都知道,朝堂上最安全的一批人,就是這幫儒生。 為什么? 因為他們背后有圣人啊,儒不可殺,除非是犯下滔天大罪,否則僅僅只是說錯幾句話,或者是站錯隊,哪怕是當(dāng)面噴皇帝。 最后的結(jié)果,撐死就是挨幾棍子然后滾回老家去,問題是你滾回老家,威望更大了,別人都要說你不畏強(qiáng)權(quán),為了天下百姓,連皇帝都怒懟。 百姓懂什么叫做朝堂政事嗎?他們不懂,再加上儒者一張嘴,巧舌如簧,一下子威望十足,下半輩子完全就是舒舒服服。 因為儒生爭的是什么?爭的是千古之名,皇帝越是罵他們,實際上他們反而越快樂,今天罵完,晚上寫文章,然后給天下文人看。 這種手段,簡直是立于先天不敗,因為說來說去他們身后的人,乃是圣人,是天下文人,是讀書人。 所以他們其實也羨慕這群儒生,再者不管北伐打不打,一旦等國家安定下來,那么儒官的地位更會上漲,穩(wěn)坐釣魚臺。 前幾朝的例子還在史書中記著,故此別看他們表面上粗魯無比,可背地里羨慕死了這群儒生,也多么希望自己家能出個大儒之類。 這樣一來,文武雙全,先不說威風(fēng)不威風(fēng),在朝中也相當(dāng)于有一塊免死金牌了,就算百年之后,他們國公一家真的不行了,可有一位大儒在,至少不會絕后。 在朝堂當(dāng)中就是這樣,你享受了天下最極致的一切,但也要承擔(dān)天下最可怕的一切,滿門抄斬,絕子絕孫,古今往來還少了嗎? 沒有永遠(yuǎn)的王朝,也沒有永遠(yuǎn)的國公,但卻有永遠(yuǎn)的儒家,也正是因為這一點,世人都希望自己孩子會讀書,成為儒生,他們希望是通過讀書入官。 而朝廷中這種勢力們,也希望自己兒孫能讀書,即便再怎么討厭儒家的做派,可架不住人家有圣人,架不住人家擁有天下民心啊。 所以當(dāng)聽到許清宵說出這話時,所有人都懵了。 尤其是安國公,更是看向許清宵,眼神有些古怪道。 “清宵侄兒,你方才說什么?老夫年紀(jì)大了,有些聽不清?!? 不是安國公聽不清,是安國公不愿意相信啊,他雖然希望自己后代出個讀書人,但問題是自己這種家庭環(huán)境,怎么可能培養(yǎng)出讀書人。 一個個游手好閑,動不動就喜歡跑去軍營里面各種撒潑,哪里像讀書人的樣子啊,像專門打劫讀書人的土匪還差不多。 “國公!此子有大儒之資啊,方才我見此子,就覺得有些不同,萬般好奇之下,學(xué)生動用儒家神通,睜開靈目,觀看他的文氣運(yùn)脈?!? “察覺此子有大儒之資,安國公,學(xué)生所言,絕無虛假,也絕不敢蒙騙國公,如若蒙騙,學(xué)生枉為讀書人?!? 許清宵很認(rèn)真道。 他剛才的確用儒道神目看了一眼這紫衣少年,其實壓根就看不出來什么東西。 可之所以敢這樣說,許清宵也不是瞎扯的,有句話叫做什么?沒有壞的學(xué)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雖然這句話有些太絕對了。 但這句話也有一定意義,一個人會不會讀書,天賦自然很重要,但后期的培養(yǎng)和努力也重要。 生活在這種家庭,今天沒事跟著大伯去打獵,明天沒事跟著二伯去軍營,后天沒事跟著三伯去練武,大后天跟著一群小伙伴出去玩。 這種教育環(huán)境下,請問再有天賦也沒了吧? 許清宵前世看過一本育兒書,他非常認(rèn)同一句話就是,只要孩子不是先天有問題,那么最起碼不會落后別人太多,你硬要跟天才中的天才比,那也沒辦法。 小孩子不愿讀書,當(dāng)真是不聰明嗎?百分之九十九都是貪玩,瞧瞧人家皇帝,但凡上面是明君,哪一個不是從小苦到大,在瞧瞧這些儒官的后人,言傳身教是第一。 更主要的是,時時刻刻逼著你讀書,除非你是傻子,不然最基礎(chǔ)的知識,你絕對不會不知道。 再者這是什么世界?這幫人壓根就不修煉數(shù)理化,真認(rèn)真讀書,能差到哪里去? 所以許清宵這話沒錯,教出個大儒,或許有點夸張,但教出個儒生出來完全沒問題。 本來安國公還略帶懷疑,覺得許清宵突然這樣說話是想要討自己開心,亦或者是說徐清宵有其他什么目的。 可許清宵說話斬釘截鐵,甚至還立誓,這可不是開玩笑的啊,一瞬間所有人都相信許清宵了,可相信歸相信,震驚還是歸震驚啊。 “清宵兄弟,你是說我兒子有大儒之資嗎?” 一個中年男子站起身來,足足一米九,看著許清宵眼中露出震撼之色,以及期盼之色。 這是國公之子,名叫李兵,紫衣少年就是他的長子,說實話他從來不覺得自己這個兒子有半點讀書之資,雖然他也讓自己兒子去上學(xué)。 可去了私塾以后吧,各種胡亂折騰,搞得人家頭疼欲裂,最后不得不請回來了,所以也就沒這個念頭了。 然而今日許清宵竟然說自己兒子有大儒之資,他如何不震驚??? 自己兒子有大儒之資,自己就是大儒他爹了?以后在國公府內(nèi),自己還不是父憑子貴?想到這里,他就激動了。 畢竟誰不想望子成龍? “恩,在下雖然才疏學(xué)淺,但明意之后,凝聚儒道神目,可以看人才氣,此子的確有大儒之資啊。” 許清宵一臉認(rèn)真道。 此話一說,李兵更是興奮無比,他連忙看著自己的爹道。 “爹,你聽到?jīng)],我兒子有大儒之資啊,咱家要出個儒生了?!? 李兵無比興奮,這要真出了個大儒,他們安國公就是文武雙全,整個大魏王朝,他們國公府就是實打?qū)嵉牡谝涣?,什么功勛不功勛,都他娘的滾一邊去,有本事你生個大儒來。 安國公沒有理會自己這個兒子,而是站起身來,頗有些激動道:“清宵侄兒,你幫幫忙,再看看仔細(xì)看看。” 安國公還是有些不信啊,倒不是不信許清宵,主要是自己這個孫子是他的長孫,從小看到大,你說他聰明機(jī)智,他完全相信。 可你說這個兔崽子有儒道之資,那他死活就不信了。 “好。” 許清宵點了點頭,而后紫色的浩然正氣凝聚眸中,剎那間儒道神目睜開,唬人是一流的,的的確確把眾人唬住了。 他們是武者,對儒生沒太多了解,甚至說大部分儒生也不了解儒道神目是什么。 可許清宵凝聚雙目,威嚴(yán)無比,至少從形象上來說,沒有半點問題。 過了一會,許清宵收回目光,眼神之中更加充滿堅定之色。 “安國公,學(xué)生仔細(xì)端詳,不會出錯,此子有大儒之資?!? 許清宵認(rèn)真說道。 果然,此話一說,眾人更加歡喜了。 尤其是安國公,更是哈哈大笑。 “好,好,好,好啊,好啊,沒想到咱們李家總算是出了個讀書人,不錯,不錯。” “哈哈哈,來來來,讓人趕緊取兩壇百年老窖,今日老夫開心,得喝上幾杯,清宵侄兒,今晚你就別走了,好好待在這里,老夫一定要親自招待招待你。” 安國公開心,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開心啊,他完全相信許清宵所說。 方才許清宵睜開儒道神目之時,他有所感覺,這的確是一種非凡神通,作假是作不了的。 再者許清宵也沒必要用這個來討好自己啊,又得不到實質(zhì)好處。 最主要的是,他也想到了一點,自己雖然是個粗人,自己兒子雖然也是粗人,但有句話不是叫做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嗎? 武道也是這樣的,三代總不可能都是武道吧?再加上自己后代子孫開枝散葉,怎么就出不了一位儒生?憑什么就出不了一位讀書人? 結(jié)合以上三點,安國公篤定了一件事情。 許清宵是個老實人,眾所周知,老實人是不會騙人的。 哈哈哈哈哈哈。 安國公很開心,更開心的還是李兵,他一把拉住自己的兒子,您還別說,之前他看自己兒子,就感覺是個淘氣貨,平日里就知道招惹自己生氣。 可現(xiàn)在一看,這不就是文曲星下凡嗎?好好好,哈哈哈哈哈,我兒有大儒之資。 旁邊一些人雖然露出笑容,但有幾個人笑的不是特別開心,倒也很正常,畢竟不是自家兒子。 幾個女子更是推了推自己相公,使了兩個眼神,后者頓時會意,連忙起身看著許清宵道。 “清宵兄弟,你能幫我兒子看看嗎?” “對對對,清宵兄弟,反正看都看了,不如幫我兒子看看,有沒有才氣?!? 國公的幾個兒子都按捺不住了,紛紛希望許清宵幫忙也看看,雖然這有些不禮貌,可哪怕是安國公也不好阻止。 是啊,自己孫子那么多,說不準(zhǔn)還有一個呢? 然而許清宵卻微微皺眉,看著紫衣少年,后者也看向許清宵,突兀之間,眼中露出異樣,他記起來許清宵是誰了。 不就是在城門口被自己打劫的人嗎? 只是話還沒說出口,許清宵的聲音響起。 “只是,國公,有句話我不知當(dāng)講不當(dāng)講?!? 許清宵開口,一句話讓眾人都沉默下來了,尤其是李兵和安國公,臉色則顯得有些沉重,畢竟許清宵的臉色有點不太好。 “清宵侄兒,有什么你就說,沒有關(guān)系,老夫什么大風(fēng)大浪沒見過?” “是啊,清宵兄弟,有什么問題你說。” 兩人紛紛開口,他們不知道許清宵突然話鋒一轉(zhuǎn)是什么意思。 聽到兩人之言,許清宵微微咳嗽一番,緊接著拱手道。 “既然如此,那學(xué)生就說了。” “國公,世子,此子雖有大儒之資,但我方才觀他才運(yùn),發(fā)現(xiàn)他有三個地方斷裂?!? “換句話來說,會有三件事情,導(dǎo)致他無法晉升大儒?!? 許清宵開口,說出皺眉的原因。 “哪三件事?” 安國公問道。 “第一,家勢,國公,世子,學(xué)生想問一問,是否過度寵溺小世子?”許清宵開口道。 此話一說,眾人一愣。 “清宵兄弟,這......的確有些寵溺,但打也打了,這孩子皮的很?!? 李兵硬著頭皮說道,其實寵溺的不是他,是他爹,也就是安國公了,隔代親都懂,但他不可能說自己老爹寵溺孫兒,在外人面前還是要顧忌面子。 “果然?!? 許清宵搖了搖頭,嘆了口氣。 可有人卻開口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