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節 搞亂儒家-《這個異界需要革命》
第(3/3)頁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至理名言!”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嗯?謬論!”
儒家講禮法,長幼有序,尊卑有別,怎么能無貴無賤呢?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好像有理,又好似無理!”
一篇文章讀完,圍觀學生心中,產生了幾種不同感觸。有的認為有理,有的認為無理,有的則認為部分有理,部分無理。馬上開始各自的點評和爭論。一時間熱鬧起來,爭論了半天也沒爭論出個所以然。
劉知易本打算用這篇韓愈大佬的《師說》,先向太學儒家學子灌輸“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的道理,讓儒家弟子不再迷信師長,產生自己的思考能力。然后讓他們開始產生對儒家學術的爭議,卻沒想到,這篇文章本身,竟然就引起了巨大的爭議。聚集的人越來越多,提出的看法越來越復雜,爭論越來越大。
劉知易一開始還加入爭辯,后來干脆插不上話了。
韓愈是唐朝一代儒家大賢,在儒家的地位十分崇高,因為領導了儒家對佛家的反擊。唐朝時期,經歷了魏晉南北朝漫長的亂世,佛教在中原大興。到了韓愈時代,大有從民間向朝堂蔓延之勢。儒道相對衰弱,韓愈扛起儒家大旗,先是掀起古文運動,一改魏晉以來文辭浮華之風氣,被評為文起八代之衰;接著在皇帝決定迎接佛骨入皇宮之時,寫了一篇《諫迎佛骨表》將佛稱作夷狄之人,將佛骨稱作枯朽之骨,兇穢之物,用孔子“敬鬼神而遠之”的道理反對。這篇文章,言辭激烈,惹怒了皇帝,險些將韓愈下獄,最后貶謫到了地方??墒沁@篇文章,為儒家反佛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支持,在二十年后,促使新任皇帝做出了滅佛行為。
韓愈以此功績,在儒家享有崇高地位,配享太廟,在朱熹、王陽明之前,是最著名的儒家先賢。
劉知易拿另一個世界的儒家大賢的文章來忽悠這個世界的儒家弟子,本以為會有奇效,沒想到卻引起了爭議。
很快他就明白,不是韓愈錯了,也不是太學儒家學子錯了,而是時代不對。韓愈的時代,是儒家已經統治了文壇的時代,掌控著政治,是統治之學。而這個時代,還處在諸子百家爭鳴的時代,儒家只是學派之一,還遠遠做不到獨霸。韓愈時代的儒家,已經進入了士大夫時代,跟士大夫文化和精神高度融合,這個時代的儒家,還處在貴族時代,更貼近孔子時代的儒家。
孔子的儒家,發源自貴族,講究等級差別,尊崇禮法,代表的是貴族的思想;韓愈的儒家,統治階級早就從貴族轉移到了士大夫階層,代表的是一個個地主階層的思想,雖然也講究等級,卻沒有那么嚴格,所以韓愈才能提出“無貴無賤”的主張。
但韓愈論述的師道本身,還是很有道理的。即便貴族之儒家,也倡導有教無類,雖然他們堅持貴族思想,但思想是要更多人支持的,所以儒家是向所有階層宣揚這種思想,試圖讓所有階層都接受這種思想,那么奴隸就會默認被貴族盤剝的遭遇,誰讓他們出身低賤呢?
另外,這個時代,也不全是貴族的時代。大夏王朝,有中原八郡這樣的古老分封制制度,也有江南這樣的郡縣制制度,太學學子中,既有權貴,也有平民。甚至太學本身,更多是給平民階層提供了一個上進的渠道,太學中的平民色彩很濃。
因此韓愈的《師說》還是得到了很多學子的支持,他們就認為該無貴無賤,至少在授業解惑方面,不該講貴賤。另外弟子不必不如師,也是一種現狀,總有優秀的弟子超越老師,才能進步,他們這些精英,尤其是出身平民的學生,大多數都超過了他們的老師,因為大多數太學生,都沒有一個曾經進入太學的老師。
“學無長幼,達者為先”這種道理,很多人都懂,只是在講究尊師重道的儒家,很少有人敢公開提出來,劉知易用韓愈的大文章提了出來,引起了很多人的支持,也是自然。
只是沒想到,這篇文章卻沒有得到一致的認可,直接造成了爭論,讓劉知易的計劃,產生了一些變化!
他看著越來越多的學生加入爭辯后,悄悄溜了出去。
劉知易的目的,此時還沒人察覺,但他的行為,很快就傳到了儒家高層耳中。
一個儒家弟子,原原本本抄錄了《師說》,然后捧著送到了掌院孟曾手中。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信宜市|
新邵县|
平定县|
凤冈县|
铁力市|
津南区|
新营市|
措美县|
娱乐|
阳东县|
涞水县|
延吉市|
林芝县|
南陵县|
星座|
荃湾区|
聊城市|
汕尾市|
北碚区|
蒲江县|
简阳市|
南通市|
清流县|
东乡县|
临潭县|
宁蒗|
新疆|
定日县|
凤城市|
嫩江县|
黄骅市|
共和县|
周至县|
渝北区|
土默特右旗|
黄梅县|
梨树县|
仪征市|
灵武市|
平阴县|
礼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