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石亨在表態之后,就不再說話,文華殿上,陷入了安靜之中,風吹動著羅幕翻卷著,窗外的陽光灑在了桌上半面龍旗大纛。 胡濙一反常態的沒有眼觀鼻、鼻觀心的裝糊涂,而是坐得筆直,手里拿著三本奏疏,只是他的眼神似乎沒有在奏疏之上,而是有些失神,似乎陷入了回憶之中。 胡濙長長的吐了口氣,拿起了第一本奏疏說道:“陛下的對廣州府四家說的話,《名教罪人》,成敬大珰,你為大家讀一下。” 成敬也是第一次見到這本奏疏,他拿過來稍微掃了一眼,開始讀了起來,越讀文官們臉色越白。 把陛下惹急了,陛下真的要殺人誅心的。 而且這本奏疏是陛下講的,卻是勸仁恕的于少保寫下來的,也就是說,如果真的陛下的怒火燒起來的話,于謙不僅不會滅火,還會添柴。 試問當今天下,誰能攔得住怒火滔天的陛下?唯有于少保了,連于少保都表明了態度不攔著,再往槍口上撞,只能說不知死活。 胡濙繼續說道:“陛下向來喜歡把話講明白,把話講明白之后,就不會產生什么誤讀,陛下的意思,非常明確的支持戶部提出的滋生人丁,永不加賦。” “我今年八十三了,人老了,今天就倚老賣老,把話挑明白了說。” “陛下是寬仁的,這條政令,你們只看到了后半句的永不加賦,但是有沒有看到前半句的滋生人丁?” “也就是丁差等四差銀,是以景泰九年的人丁為計算,這筆錢不是免了不收了,而是以后新滋生的人口不收了。” “話再講明白些,陛下沒動你們的盤子里的那些爛肉,你們該吃吃,但是再想多往盤子里劃拉,是萬萬不行的。” “陛下已經很給你們面子了,也給你們留了肉吃,就不要不識抬舉了。” 胡濙是倚老賣老,沒有任何含含糊糊,把政令完全解釋了一遍,朝里的反對者,理由一大堆,但是他們都盯在永不加賦這四個字,而不是在滋生人丁這四個字。 胡濙看沒人說話,就繼續說道:“過往陛下的處置辦法,包括罷免、革除功名、殺頭、籍家、流放永寧寺或雞籠島,還有宗族一律不得參加科舉、滿門抄斬、送解刳院和現在的名教罪人。” “眼下陛下不在京師,要是真的鬧起來,最好掂量下。” “陛下是個很好明白的人,想來大家都明白,有甚么不明白的,問問明白人也就明白了,陛下心里就三條線,我再重申一下。” “第一條線是百姓,朝中黨爭政斗,不要輕易涉及到百姓的身上,尤其是沒有斗出結果,不要等閑形制,一旦斗出了結果,大家都要遵從結果。朝中朝令夕改,反反復復的百姓受不了的。” 這是陛下碰都不碰的紅線,斗可以,隨便斗,但是一旦斗出了結果,就不要輕易更易,朝令夕改,遠比錯誤的政令更加可怕,這是北宋黨錮的教訓。 胡濙抿了口水潤了潤嗓子繼續說道:“第二條線,則是軍隊,京營是陛下傾盡心血打造的,為了這二十二萬善戰之軍,陛下每天都在講武堂坐班,而不是文華殿,十年如一日啊,袞袞諸公,斗歸斗,別把軍隊卷進去。” 軍隊,是陛下為了防止大明再次陷入君出、虜入、播遷等三禍費盡心血之物,一旦政斗摻和上了戎事,那就是血流成河,黨爭到黨錮,旦夕之間。 “第三條線,是學子。”胡濙說完停頓了一下。 “學子還年輕,他們日子還很長,他們對骯臟的人吃人的世界,還充斥著幻想,他們的血是熱的,他們是易怒的,如果為了一家之私,挑唆學子鬧事,陛下回來了,沒人保證陛下不會把挑唆之人全家送進解刳院,以解心頭之很。” 陛下會嗎? 會,而且陛下一直在這么做。 這三條線,碰一個陛下絕對會這般做,而且朝里的師爺們,也不會說一句話。 胡濙拿出了第二本奏疏握在手中說道:“諸位,這本是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的奏疏,戶部牽頭,我已經落印了。” 兵部尚書江淵伸手拿過來了奏疏寫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后摸出了官印,摁在了奏疏上,面色才放松了起來。 這文華殿真的是太壓抑了,他一直在等表決,作為兵部尚書,作為陳汝言主動讓賢的賢才,他自然不會在這件事上阻攔。 京營的軍士補充是要遴選的,人越多,他的工作越好展開,江淵又不是什么遮奢豪戶出身,也不是清流,也沒什么反對的理由。 俞士悅看著放在桌子上的奏疏拿了過來,開始簽字。 俞士悅是唯一一個有污點的六部尚書,他曾經在京師之戰,把自己的家人送到了南方,自己留下來和大明共存亡,陛下從來沒有為這件事處罰過他,但是他害怕。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