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四差銀是苛捐雜稅,每年因為苛捐雜稅的武裝抗稅,鬧出多少的亂子?俞士悅沒有理由不同意。 這本奏疏在眾人手中穿來穿去,坐在王文身邊的商輅,本來有些猶豫要不要落名,王文輕輕咳嗽了聲,提醒商輅不要得罪禮部尚書。 商輅現在在寫《稽戾王實錄》,這里面的坑太多了,得罪了胡尚書,商輅這本史書,就是他的催命符。 商輅立刻寫上了自己的名字,落下了翰林院的印章。 這本戶部發起的奏疏,很快回到了胡濙的手中,他把奏疏對著陽光認真的看了一遍,確信沒有錯漏,才滿是笑容的說道:“陛下知道這個結果,一定會龍顏大悅?!? “說實話,陛下對咱們不算差了,官邸住著,足俸發著,官邸的供應也不差,身前事身后名,也都考慮到了?!? “大家也都知道,陛下是十分厭惡徐有貞的,可徐有貞治水有功,現在大江南北,遍地生人祠,陛下也從未下旨搗毀淫祀,搞不好等到徐有貞百年之后,陛下還會封他個兩河龍王。” “其實諸位想想,這人多了,地就有人種了,礦也有人采了,工坊里也不缺工匠了,碼頭也不缺纖夫了,就是只想著收租的人,是不是更容易收到更多的租呢?” 胡濙收起了手中的三本奏疏,他只亮了兩本奏疏,朱瞻墡有些好奇的看著第三本奏疏,那是胡濙本來打算拿出來說的,結果出來之后,似乎是用不上了,胡濙沒亮出來。 “胡尚書,這第三本奏疏上面寫的什么?”朱瞻墡極為好奇的問道,這顯然是胡尚書的殺手锏,只是胡尚書沒用上。 這個問題,一下子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齊刷刷的看向了胡濙那第三本奏疏,不是很厚重。 胡濙拍了拍手中的奏疏說道:“殿下容稟,本來還以為大家不會全部贊同這永不加賦之事,就提前準備點內容,不值一提?!? “不值一提?!? 朱瞻墡稍加猶豫,便追問道:“上面是什么?” 胡濙笑著說道:“也沒什么,既然殿下追問了,索性我就拿出來,給大家都看看。” “五代十國的時候,在廣州府有個叫南漢國家,前后經歷四帝,共五十四年,南漢和五代十國其他小國相比,沒什么特殊的地方?!? “唯一比較特殊的就是南漢整個朝廷都是宦官。” “為什么都是宦官呢?” “就是南漢后主劉鋹認為臣子都有家室,會為了顧及子孫不肯盡忠,為了一家之私,上下其手,因此只信任宦官,臣屬必須自宮才會被進用,為了升遷啊,南漢一時間上下官僚全是閹人?!? “就是件趣聞,沒什么大不了的?!? 這就是科層制官僚最典型的特征之一,對上負責。 為了討好南漢后主劉鋹,為了升遷,甚至閹了自己都無所謂。 文華殿文臣武將只感覺自己胯下一涼,這可一點都!不!有!趣! 胡濙這個意思非常明確,在南漢這場大型社會實驗中,朝臣為了當官,為了進用,為了升遷,會做到何種的地步。 這本奏疏一旦送到陛下面前,陛下要是選擇掀桌子,就又多了一種法子。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胡尚書,這奏疏呈送給陛下了嗎?”王文咬牙切齒的問道。 胡濙搖頭說道:“沒呢?!? 王文想了想,頗為懇切的說道:“胡尚書也看到了,有益于大明的政令,廷推無一人反對,可見咱大明群臣人人忠君體國,有益于大明國泰民安,不僅要做,而且要做好,胡尚書這奏疏,就別呈送了吧?!? 胡濙也頗為誠懇的說道:“這不是用不上了嗎?用不上了,自然不會呈送?!? 王文連連點頭頗為贊同的說道:“啊,對對對,用不上了,用不上了?!? 朱瞻墡差點樂出聲來,只能說,胡尚書的確沒有德,這么損的招數,就這么堂而皇之的拿出來威脅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