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陸來宣為什么想要見陛下?因為他后悔了,哈喇子流到了嘴里知道甩了。 晚了。 哪怕今天早上,陛下的船還沒有駛?cè)刖沤鄣臅r候,陸來宣能遞給話,說愿意配合農(nóng)莊法,他不僅可以繼續(xù)做白鹿洞書院的山長,還可以每年獲得船證,來獲取海貿(mào)的紅利。 一念之差,天差地別。 陛下到了,他就只有一個下場。 江西地面上的縉紳們,也只有一個下場。 楊翰還是更喜歡陸來宣那個桀驁不馴的樣子,就這樣梗著脖子,跟陛下的鍘刀碰一碰,看看到底哪個更硬多好。 楊翰將陸來宣帶回了九江府的時候,已經(jīng)是將近子時。 楊翰本來打算次日復(fù)命,結(jié)果看到了小黃門等候,他就知道陛下還沒休息,在等他復(fù)命。 他來到了甘棠別苑的時候,看到書房里亮如白晝,就知道陛下仍然在處理公文。 他看到的時候,就是一陣氣急,為何這幫勢要豪右,高貲著姓就不肯體諒一下陛下的難處! 陛下登基的時候,大明江山正值風(fēng)雨飄搖之際,二十四年的興文匽武,導(dǎo)致大明武備不振,大明京營精銳一戰(zhàn)皆傾覆,搖搖欲墜之時,陛下由不視事的郕王,臨危受命,親履兵鋒,上陣奪旗,擊退了瓦剌人。 陛下繼承大統(tǒng)之后,力矯積弊,事必躬親,勵精圖治,每日都要忙碌到這個時候,即便是舟車勞頓,陛下也沒有一絲的懈怠! 陛下可是大明億兆百姓的君父,陛下可是這天下最尊貴的人,可是陛下即便不在京師,依舊是日理萬機。 楊翰通稟后入門行禮。 朱祁鈺示意其平身,繼續(xù)處理這公文。 桌上的奏疏涇渭分明,一沓上貼著黃紙,一沓上沒有。 通政司收到文書時用黃紙把事由寫出,貼在前邊,叫做引黃。再用黃紙把內(nèi)容摘要寫出,貼在后邊,叫做貼黃。 這樣,陛下可以把奏疏前后翻動,先看看引黃和貼黃,不太重要的就不必詳閱全文,比如一些個朝臣們通過官道驛路是送來問安的奏疏, 緊急軍情密奏和塘報,是沒有引黃和貼黃的。 朱祁鈺處理了手中的奏疏,即便是有引黃、貼黃、票擬,他依舊要完整的看一遍,做到心里有數(shù)。 楊翰看著,這還是在南巡,陛下手里的奏疏都是機要事,若是在京城,陛下要處理的公文更多。 朱祁鈺終于批復(fù)完了奏疏,笑著問道:“事情辦得怎么樣了?” 楊翰俯首說道:“人抓了,扔牢里了,緹騎看著,跑不了。人證、書證、物證,三證皆由緹騎看管。” 朱祁鈺露出了笑意說道:“嗯,辦得不錯。” 楊翰將事情全須全尾的稟報了一遍,尤其是陸來宣請緹騎們喝茶的事兒,也是事無巨細(xì)的說明。 朱祁鈺頗為肯定的說道:“不拿是對的,你要是拿了,就被他拉下水了。” “審訊的事,暫時放放,交給盧忠來做。” “明天陸來宣被抓的消息,就會散播開來,到時候必然是人心惶惶,京軍會乘船至南昌府,江西總兵官會配合于少保戒嚴(yán)江西內(nèi)外,各關(guān)設(shè)卡拿人。” “楊指揮再辛苦辛苦,你去抄家抓人,十八宗族,要整整齊齊的,一個都不少,清楚嗎?” 楊翰猛地站直了身子,大聲的說道:“一個都不能少!” 這一個月的時間楊翰也不是在吃干飯,他一直在走訪調(diào)查,就等著京軍到了和地方衛(wèi)軍配合戒嚴(yán)之后,開始拿人。 楊翰領(lǐng)命之后,通過鴿路將陛下的命令傳遞到了江西諸府,收網(wǎng)行動,正式開始。 朱祁鈺則靠在軟篾藤椅上,看著窗外的甘棠湖出神。 他在思考一個問題。 姚龍對著陸來宣說了句:百姓借米供養(yǎng)縉紳義門,卻只能啜食秕糠以充饑! 按大道理來講,倉廩實則知禮節(jié),衣食足則知榮辱。 吃得飽了,才能思考禮節(jié)和道德問題,縉紳義門吃不飽嗎? 他們已經(jīng)滿足了最基本的物質(zhì)需求,就應(yīng)該追求更高的精神需求,他們讀書識字,他們穿著綾羅綢緞,坐在干凈的大學(xué)堂里,甚至還有書童陪伴左右侍讀。 于謙是仕宦子孫,王復(fù)、王越是富貴子弟,姚龍是縉紳義門,可是這天下讀書人何其多,也就一個于謙、一個王復(fù)、一個王越、一個姚龍。 問題出在了哪里?歸根到底,應(yīng)當(dāng)是教育出了問題。 襄王論公德議權(quán)利與義務(wù),說大明只有私德,沒有公德,說享受了權(quán)利,就要履行自己的義務(wù),否則天下失序。 理當(dāng)如此。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