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于謙不咬餌-《朕就是亡國之君》
第(1/3)頁
朱祁鈺有份觀察名單,這份名單之上,都是朱祁鈺精心挑選的人。
大明的朝臣始終處于一種賢與不賢的狀態(tài),在朱祁鈺觀察的時候,他們就會坍塌臣賢明或者不賢兩種狀態(tài),方便大皇帝選擇。
比如劉吉、尹昱、裴綸都在朱祁鈺的觀察名單之上,事實上,這份名單也在隨時更新。
有的時候,臣子賢或者不賢,也不由他們說了算。
江淵曾經(jīng)和徐有貞發(fā)生了沖突,徐有貞當(dāng)初提議南遷,出門的時候和江淵走了個迎面。
心思重重的兩個人,撞了個滿懷。
但當(dāng)時朱叫門北狩,瓦剌是否南下,京師是否會播遷,都是朝廷的大事,兩個人長吁短嘆了一番。
江淵對徐有貞說,南遷之議不合吾意,遂加入了于謙為首的保京師一派,積極建言獻(xiàn)策。
并且在瓦剌南下的時候,參贊孫鏜軍事,結(jié)果孫鏜被打到了西直門城墻下,江淵也差點被瓦剌人給殺了。
江淵還負(fù)了傷,修養(yǎng)了兩個月后,掛戶部右侍郎銜,巡視紫荊關(guān)、倒馬關(guān)和白羊關(guān)。
被瓦剌人搗毀的紫荊關(guān),就是在江淵等人的主持下,征調(diào)民夫、調(diào)配糧銀、與工部溝通等,最終復(fù)建了紫荊關(guān)。
“陛下江淵可用?!庇谥t一聽陛下說江淵的名字,就知道陛下那個夾袋的小本本上,肯定記下了不少可用的人。
這些都是需要花費心力的事兒。
顯而易見,陛下已經(jīng)是一個非常成熟的大皇帝了。
于謙有些疑惑的說道:“陛下定好了會試題目了嗎?這眼看著馬上就要春闈了。”
朱祁鈺點頭理所應(yīng)當(dāng)?shù)恼f道:“定好了,于少保要不要看看?”
會試,茲事體大。
朱祁鈺按照歷年的開科取士的會試金殿殿試甲朱卷,圈定了題目,這也算是老本行了。
大明的八股文,是一種很有趣的東西,會試尤其像國考的筆試,內(nèi)容像極了行策加申論,殿試則像極了面試。
朱祁鈺還不是大皇帝的時候,參加國考、省考,考過一段時間的公務(wù)員,但是面試?yán)鲜沁^不去,沒能成功上岸,最后考了個國辦教師。
流程大同小異。
而且這東西出題,完全隨皇帝心意,尤其是在大明朝,比如洪武年間的會試就從不出孟子;有些皇帝比較懶,就會交給翰林院編修去出題,就會非常嚴(yán)格。
有的皇帝則是自己出策問,比如崇禎七年,二十三歲的崇禎皇帝就搞出了策問十問,問策天下。
崇禎這十問,問的好不好?很好!
崇禎七年、十年、十三年的殿試策問,可謂是道盡了明末的所有問題。
但是從現(xiàn)象里剝離問題,并不是難事。
這些問題的原因在哪里呢?又應(yīng)該如何解決呢?
問一幫讀了一輩子圣賢書的人,靠嘴炮能解決問題嗎?
崇禎在崇禎十年又問了一件很有意思的問題:為什么唐朝時任用劉宴、李抱真,不到三年就可以富國強(qiáng)兵?咱大明朝,咋就不行呢?
其實答案大明太祖高皇帝早就說過了,元以縱失天下。
大明除了洪武、永樂年間,對肉食者,依舊是太過于寬宥了。
朱祁鈺是從論語、孟子、禮記里面選了隨便選擇了三句倡議節(jié)儉、勤勉的詞句,讓學(xué)子們自由發(fā)揮,策問也比較簡單的主要從道、德、功,三個方面去入手。
“臣不看?!庇谥t頭皮發(fā)麻,皇帝又在下餌。
科舉本來不管他的事兒,這要是出個科舉舞弊案,他不是憑白受牽連,多看一眼,算他輸。
朱祁鈺嘆息,于謙他不咬餌兒。
自從李賓言離京之后,朱祁鈺又陷入了長期的空軍的狀態(tài),水猴子不掛魚,他釣魚又釣不上來,大計抽水計劃,又得等到會試、殿試之后才能展開。
于謙要是如同胡濙那般,能夠不遮不攔的在朝堂上,大聲的喊出,臣誠無德也,拿出那股子「楚曰:我蠻夷也」自保的架勢,還需要朱祁鈺費這么大勁兒?
于謙太過于君子了,一些小人要對付他,實在是太過于容易了。
自古以來,君子都比小人好對付的多。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津县|
雷山县|
寿光市|
玛纳斯县|
屏南县|
正阳县|
尤溪县|
塔河县|
苏尼特左旗|
六枝特区|
河北区|
山丹县|
龙里县|
芜湖市|
曲靖市|
饶阳县|
贡嘎县|
池州市|
麻江县|
满洲里市|
施秉县|
乐都县|
怀远县|
鹤峰县|
宁都县|
筠连县|
西藏|
龙门县|
乳山市|
东丰县|
丁青县|
马山县|
乌什县|
宁安市|
长垣县|
新津县|
广宁县|
白河县|
城固县|
蒙自县|
鹤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