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四百四十二章 考核-《宣德大帝》


    第(1/3)頁

    華夏大地本來是官吏一體的,官階的高低用石高來區(qū)分,比如縣令是秩六百石,縣丞可能就是四百石,縣尉可能就是三百石。

    等到了最底層的里正、父老、里監(jiān)門的時候,可能就只能是斗食吏。這些斗食吏理論上是可以升到最高級別的萬石大吏,當然理論是理論,實際是實際。

    就像現(xiàn)在的社會理論上所有人都有可能當上國家最高領(lǐng)導(dǎo)人,實際上那是不可能的,不過上升的通道是打開的,所有秦漢時期是華夏民族戰(zhàn)斗力最強悍的時代。

    那么什么時候開始官吏分家呢?這就要從東漢的建立說起,劉秀依靠豪強打敗了王莽建立東漢,使得豪強尾大不掉,漸漸形成了門閥。這也是我們在看《三國演義》的時候常常聽到什么四世三公,什么郡望之家的說法。

    這些大門閥左右了朝堂天下,就算是皇帝也不敢輕易得罪這些門閥。到了曹丕篡漢建立曹魏的時候,為了得到門閥的支持,采納了陳群的九品中正制,在這一制度下,高門大戶一片狂歡。

    也就有了后來的上品無寒士、下品無庶人的說法,無論是上品還是下品都是官老爺,當官是為了享受的,而不是為了做事的。

    那么事總需要有人做吧,于是乎就有了做事打雜的吏,充當吏的都是庶民,什么是庶民,就是普通的黔首百姓,與士相對。

    從此官員就不再以石高來比較官階,而是以品級來比較。不管朝代如何變更小吏的地位卻越來越低,到了滿清時竟然與賤民同等,子孫都不得科舉。

    能不能不用這些胥吏呢?根本就不可能,一個大縣:知縣、縣丞、典史、主簿,這是縣衙中的四個有品級的官老爺。主管教育的縣教諭,就是海瑞曾經(jīng)當過的那個官。

    縣有官倉就會有一個到幾個的倉大使,這跟縣城中的官倉數(shù)量有關(guān),若是有官庫就會有一個庫大使頂多再算上一個關(guān)卡的巡檢司巡檢,滿打滿算十個人左右就已經(jīng)是一個縣的全部有品級的官員。

    指望這十個人能夠管理好幾萬人口的一個縣嗎?那是不可能的,只能用胥吏維持管理。沒有利益這些胥吏憑什么要聽你官員的話,要知道除了少數(shù)幾個是戶部有編制的經(jīng)制吏,其他的只能叫做白吏或者衙役。

    甚至在這些白吏的身邊還會有幫閑,他們既沒有朝廷發(fā)給的薪水,又沒有知縣老爺私人掏腰包給的補貼,憑什么給你干活。

    這就是胥吏為何熱衷盤剝百姓的原因所在,不盤剝百姓他們吃什么喝什么?這些胥吏都是本鄉(xiāng)本土的地頭蛇,這些人對本縣的事物門清,一個新來乍到的知縣老爺,一點兒施政經(jīng)驗都沒有的情況下,不被這些胥吏坑那就怪了。

    那么要如何改變這種對朝廷非常不利的局面呢,要知道每一個州縣依附于官府吃飯的胥吏至少都有上百人,不解決這些人今后的生存問題,想要實施新政改革,非得出大亂子不可。

    會議開到午時,會議室外‘全聚德’的掌柜在門外詢問:“陛下!是否開宴?”

    聽到門外的聲音,朱瞻基笑道:“沒想到時間這么快,都中午了,先祭了五臟廟再說!”

    “陛下圣明,臣也餓了!”王二拍著肚皮說道。

    “哈!哈!哈!”朱瞻基哈哈大笑道:“朕記得你當年當兵就是為了能吃一頓飽飯,現(xiàn)在不至于吃不飽了吧?”

    聽著皇帝的玩笑話,王二也笑著說道:“臣現(xiàn)在好歹也是五品的海關(guān)大使,每年的俸祿還是很客觀的,怎么可能吃不飽?那也太瞧不起陛下給的俸祿了!”

    “你們聽聽,這要是他吃不飽,還要怨朕給的俸祿不夠呢!”

    眾臣知道皇帝這是跟自己的寵臣開玩笑呢,都附和著跟著笑了起來。

    在朱瞻基的堅持下,皇帝的分餐制已經(jīng)深入眾臣之心,一人一個小幾。這種復(fù)古的宴飲方式受到文官的推崇,卻不受武臣喜歡,因為大家不坐到一張桌子上不熱鬧。

    如今的烤鴨已經(jīng)成了京城宴飲必上的主菜,下午還要開會,中午的宴會沒有酒,朱瞻基以茶代酒向他的這些核心大臣說道:“諸位愛卿!朕非常感謝諸位愛卿對大明的發(fā)展做出的努力,大家辛苦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铜川市| 东乡县| 玛多县| 花垣县| 会泽县| 彩票| 内丘县| 高淳县| 襄樊市| 合川市| 佛冈县| 涟源市| 海盐县| 贺兰县| 唐河县| 达拉特旗| 皋兰县| 宜章县| 邯郸市| 六枝特区| 开封县| 潼关县| 闻喜县| 中宁县| 鄂托克前旗| 察雅县| 通辽市| 浠水县| 达日县| 荥阳市| 文化| 太康县| 新干县| 惠来县| 西林县| 冕宁县| 峨眉山市| 名山县| 永川市| 扬中市| 阿拉善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