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四百四十一章 胥吏之弊-《宣德大帝》


    第(1/3)頁

    眾臣聽完唐三任的話,都是若有所思,國家要想保證長治久安,這財政收入就只能增加不能減少,歷朝歷代社會動蕩都是因為入不敷出才會引起激烈的社會矛盾。

    財稅政策是一個政權最重要之事,同時征稅也意味著統治能力,是生死存亡之道,再怎么重視都不為過。

    從古至今的不管是任何一個朝代的變化都脫不出‘富國強兵’這個詞,不過眾臣從來沒有將稅收與百姓的生活聯系在一起,認為稅收本就是一種國家意志的掠奪,沒有人愿意將自己辛辛苦苦掙的錢交出來。

    朱瞻基輕咳一聲,在眾人都平靜下來說道:“在談稅收的時候,首先我們要明白什么叫做稅收,朝廷為什么能夠從百姓的手中收到賦稅?”

    大明朝不管是文官還是武臣,誰都認為自古百姓都要納糧納稅供養權貴,這是天經地義之事。百姓不交稅,朝廷拿什么來給官員發俸祿,拿什么來養兵。

    有道是‘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就是這個道理,不過皇帝的這個問題主要針對的文官,武臣負責的是軍事,與稅收離得很遠,文臣卻不同,每個人都切切實實的與稅收在打交道。

    “陛下!稅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歷代強盛之時,必然是稅收分配最合理的時代,反之必然是分配最不合理的時代!”周忱拱手說道。

    “恂如說的很好,確實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不過這并不是稅收的真諦。稅收的真諦是國家與百姓達成的特殊契約,百姓繳納賦稅給國家,國家為百姓提供安全的生產環境,百姓為國家提供國家運轉的資金。那么這稅該怎么收?”

    “損有余而補不足乃是天道,損不足補有余乃是取禍之道,這稅收應該是收錢多的人,而不是盤剝窮人!”唐三任道。

    唐三任這話一出,滿座皆驚,在座的都是富貴之人,也就是唐三任口中的有錢人,若是只收有錢人的稅不收窮人的稅,那不成了貴人養活賤人了!

    “臣反對唐大人之言!”

    朱瞻基抬頭一看是武臣這邊的一位勛貴,更確切的說是一位韃官。大明勛貴中武臣當中有很大一批蒙古人,這些人或者是主動投靠,或者是戰敗投降,在京城形成了一個小圈子。

    京營三大營分別是五軍營、神機營和三千營,這‘三千營’中就有很多的韃官。這些蒙古人性格耿直,還有些蠻橫,平常也不怎么受漢人官員待見。

    “吳玘,你為何反對啊?”

    “陛下!若是按照唐大人所言,那么朝廷主要的征稅對象就變成了臣等這樣的人家,我等武臣舍生忘死,一為報答陛下的知遇之恩,二位子孫后代某得一個富貴的前程。

    若是還要我等交稅,我等的拼搏意義何在?”

    這個叫吳玘的韃官的話引起了大家的共鳴,若是我等跟普通百姓一樣交稅,甚至交稅更多的時候,那么他們這些人拼命力爭上游,站在金字塔的頂層的意義何在?

    “朕打個比方,一個富人一年的收入是一千貫,一個窮人一年的收入是十貫,根據新政的課稅規定,富人需要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那么他需要按照比例多繳稅。富人按照十稅三的比例交稅,扣除賦稅之后還剩余七百貫純收入。

    而窮人因為收入低,只需要承擔富人一半的賦稅,扣除稅收之后只剩下八貫五百文的純收入,那么各位覺得你們是想做富人還是想做窮人?”

    眾臣無人敢于做聲,習慣了富貴生活誰愿意過貧苦的日子。不過把自己到手的銀子拱手交出去,還是讓人難受。

    “諸位愛卿都是朕的肱骨,朕在這里給你們說句心里話,稅收關系這大明的未來,是個不可妥協的問題。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泽县| 马边| 大城县| 龙岩市| 金塔县| 马龙县| 福安市| 儋州市| 沅陵县| 满洲里市| 财经| 古丈县| 阿勒泰市| 长兴县| 共和县| 漳州市| 防城港市| 闵行区| 云安县| 嘉义县| 侯马市| 岳阳市| 兴城市| 东海县| 金山区| 开化县| 横峰县| 田阳县| 腾冲县| 景泰县| 房山区| 涿鹿县| 乌海市| 廊坊市| 历史| 资讯 | 泗水县| 乌什县| 通化市| 宝鸡市| 兰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