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九章 磨煉-《王陽明心學智慧》


    第(3/3)頁

    用寂寞催生心靈的成長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誤也。

    王陽明被遠貶龍場初期,當地生活的艱苦以及精神上的寂寞,使他心情十分悲涼。為了排遣心中的郁悶,他日夜端居默坐,澄心靜慮,希望通過靜坐來厘清自己的思緒。這是耐得住寂寞的表現,他也因此悟出了一個道理:圣人處世,在于自足七性,而不在向外求理。從此,王陽明就開始了用寂寞催生自己心靈成長的龍場悟道之旅。

    在成功之前,大多數人必然要經歷一段被自己埋沒也被他人埋沒的過程,在這段時間內,如果因一時的不被賞識而暴躁不安,很可能會前功盡棄;而如果暫時安下心來,耐心等待,于寂寞中養精蓄銳,甚至享受寂寞,這種經歷往往會令整個人生受益匪淺。

    寂寞固然令人痛苦,但也能讓人變得更加堅強、更加成熟。安靜的環境能夠讓一個人獲得心靈的寧靜,不容易受到外界雜務瑣事的干擾。每個想要突破目前困境的人首先要耐得住寂寞,只有在寂寞中才能促使人心靈的成長。正如一位西方哲學家所說:“世界上最強的人,也是最孤獨的人。只有最偉大的人,才能在孤獨寂寞中完成他的使命。”

    王陽明在貶謫期間飽嘗各種人生摧殘與折磨。為了擺脫寂寞和苦楚,他興辦書院、傳遞文化;還經常和當地人交流,深刻感受到當地民眾質樸人性的可貴。譬如彝族首領安貴榮知道他在龍場的艱難處境后,便主動給予他生活上的照顧,使他通過與少數民族“禮益隆、情益至”的密切交往,激發他悟道傳道的熱情。王陽明用他的親身經歷見證了一個真理:只要能耐得住寂寞,不斷充實、完善自己,當際遇向你招手時,你就能很好地把握,獲得成功。

    王順友,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縣郵政局投遞員,全國勞模,2007年“全國道德模范”的獲得者。他一直從事著一個人、一匹馬、一條路的艱苦而平凡的鄉郵工作。郵路往返里程360公里,月投遞兩班,一個班期為14天,22年來,他送郵行程達26萬多公里,相當于走了21個二萬五千里長征,相當于圍繞地球轉了6圈!?王順友擔負的馬班郵路,山高路險,氣候惡劣,一天要經過幾個氣候帶。他經常露宿荒山巖洞、亂石叢林,經歷了被野獸襲擊、意外受傷乃至腸子被騾馬踢破等艱難困苦。他常年奔波在漫漫郵路上,一年中有330天左右的時間在大山中度過,無法照顧多病的妻子和年幼的兒女,卻沒有向組織提出過任何要求。?為了排遣郵路上的寂寞和孤獨,娛樂身心,他自編自唱山歌,其間不乏精品,像“為人民服務不算苦,再苦再累都幸福”,等等。為了能把信件及時送到群眾手中,他寧愿在風雨中多走山路,改道繞行以方便沿途群眾。他從未延誤過一個班期,準確率達到100%。他還熱心為農民群眾傳遞科技信息、致富信息,購買優良種子。為了給群眾捎去生產、生活用品,王順友甘愿繞路、貼錢、吃苦,受到群眾的交口稱贊。?二十余年來,王順友沒有延誤過一個班期,沒有丟失過一封郵件,沒有丟失過一份報刊,投遞準確率達到100%,為中國郵政的服務做出了最好的詮釋。??

    王順友是成功的,因為他耐住了寂寞,戰勝了自己。

    耐得住寂寞,是所有成就事業者都遵循的一項原則。它以踏實、厚重、沉思的姿態,以嚴謹、嚴肅、嚴峻的態度,追求一種人生目標。當人生目標得以實現時,不喜形于色,而是以更低調的人生態度去探求另一奮斗目標和途徑。

    只要你耐得住寂寞,寂寞就不是一種痛苦,而是一種清福。正像梁實秋先生所描繪的那樣:“寂寞是一種清福。我在小小的書齋里,焚起一爐香,裊裊的一縷煙線筆直地上升,一直戳到頂棚,好像屋里的一切是絕對的靜止,我的呼吸都沒有攪動出一點波瀾似的。我獨自暗暗地望著那條煙線發怔。屋外庭院中的紫丁香還帶著不少嫣紅焦黃的葉子,枯葉亂枝的聲響可以很清晰地聽到,先是一小聲清脆的折斷聲,然后是撞擊枝干的磕碰聲,最后是落到空地上的拍打聲。這時我感到了寂寞。在這寂寞中我意識到了我自己的存在——片刻的孤立的存在。”

    如果你勇敢地接受寂寞,擁抱寂寞,以平和的愛心關愛寂寞,你會發現:寂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對寂寞的懼怕;寂寞也不煩悶,煩悶的是你自己內心的空虛。寂寞的人,往往是感情最為豐富、細膩的人,他們往往能體驗他人所不能體驗的生活,感悟他人所不能感悟的道理,發現他人所不能發現的思想,獲取他人所不能獲取的能量,最后成就他人所不能成就的事業。因此,王陽明提倡人們應接受寂寞,并學會用寂寞促進心靈的成長。

    在事上磨煉

    圣人之心,纖翳自無所容,自不消磨刮。若常人之心,如斑垢駁雜之鏡,須痛加刮磨一番,盡去其駁蝕,然后纖塵即見,才拂便去,亦自不消費力,到此已是識得仁體矣。

    王陽明認為,圣人的心如鏡子般明亮,丁點纖塵都無所容。而普通人的心就像一面滿布塵埃、污垢的鏡子,必須要狠狠地刮磨掉鏡面上的污垢,才能清楚地照見自己的本來面目,即使偶爾沾惹上灰塵也要很快地擦拭掉。如果人們能做到這點,就已經是致良知了。這其實就是王陽明常說的“在事上磨煉”的功夫。

    《詩經》中說:“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意思是說,人生猶如一塊璞玉,必須經過切、磋、琢、磨這一精心打磨的過程,只有努力來雕琢這塊璞玉,才能使它成為完美無瑕的藝術品。這和王陽明的心如污鏡是一樣的道理,無論是刮磨鏡面的污垢,還是打磨璞玉,都是人們磨煉心性的象征。王陽明的一生歷經了種種艱難險阻,在他看來,這些都是磨煉心性的過程。

    《傳習錄》中記載:王陽明的學生陸澄暫居鴻臚寺時,突然接到家中的來信,說是兒子病危。聽到這個消息后,陸澄甚是擔憂。王陽明開導陸澄,說這正是一個磨煉的機會,平日講學探討都沒有什么用。只有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用功夫,才能夠真正提升自己的能力。

    王陽明就是抱著要到達更高的人生境界,就得經歷千苦百難的心態,磨煉自己的心性,體味人生的味道,慢慢雕琢粗糙的自我,漸漸將心性打造成了美玉。如果我們能像王陽明這般,仔細琢磨自己的人生,就會發現頑石中隱藏著連自己都不曾察覺的美玉;但如果不精雕細琢,安于粗陋的人生,那么我們終將平庸一世。

    當然并不是每一塊石頭都能雕琢為美玉,不是每一個貝殼都可以孕育出珍珠,也不是每一粒種子都可以萌生出幼芽。一個人的思想和意志得不到磨煉,就不可能有積極向上的動力。只有那些遇到挫折而不退縮的人,才能活出生命的意義。

    很久以前,有一個養蚌人,他想培養一顆世上最大最美的珍珠。

    于是他去海邊沙灘上挑選沙粒,并且一顆一顆地問那些沙粒,愿不愿意變成珍珠。那些沙粒一顆一顆都搖頭說不愿意。養蚌人從清晨問到黃昏,他都快要絕望了。

    就在這時,有一顆沙粒答應了他。

    旁邊的沙粒都嘲笑起那顆沙粒,說它太傻,去蚌殼里住,遠離親人、朋友,見不到陽光、雨露、明月、清風,甚至還缺少空氣,只能與黑暗、潮濕、寒冷、孤寂為伍,不值得。

    可那顆沙粒還是無怨無悔地隨著養蚌人去了。

    斗轉星移,幾年過去了,那顆沙粒已長成了一顆晶瑩剔透、價值連城的珍珠,而曾經嘲笑它傻的那些伙伴們,依然只是一堆沙粒,有的甚至已風化成土。

    我們只是眾多沙粒中最平凡的一顆,但只要我們有成為珍珠的信念,并且堅定不移,當走過黑暗與苦難的長長隧道時,我們就會驚訝地發現,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已成長為一顆珍珠。

    雕硯也是如此。硯石最初都是工匠從溪流里涉水挑選而來,石塊呈灰色,運回后首先要曝曬,因為許多石頭在溪流里十分精致,卻有難以察覺的裂痕,只有不斷地日曬雨淋才能顯現。未經打磨的石頭,表面粗糙,不容易看出色彩和紋理,但在切磨打光之后,就能完美而持久地呈現。雕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修底,因為底不平,上面不著力,就沒有辦法雕好,無論多么細致的花紋與藻飾,都要從最基礎開始。

    做人也是如此,無論表面怎樣,只有經過琢磨,才會呈現出美麗的紋理。在生活中歷練,正如在雕硯時磨礪,外表敦厚內心耿介的君子,經過心志與肌體的勞苦之后,方能承擔大任。修底與磨礪都是正身的過程,戒與慎則是正身的方法。

    王陽明注重的是將受束縛的常人之心變換為圣人之心,這雖然是一個很艱難的改變過程,但是有著永不退縮的勇氣和毅力就可以完成。人生是要經過磨煉的,不經過反復磨煉,自己就會一直停留在原始的狀態。無論在怎樣的環境里都要精心琢磨,否則就不可能成就自己的人生,實現自己的價值。hf();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宁县| 金昌市| 凤阳县| 潞城市| 广南县| 杨浦区| 循化| 曲靖市| 竹山县| 突泉县| 抚宁县| 株洲县| 尼勒克县| 桑植县| 潮州市| 定襄县| 郁南县| 遂平县| 措勤县| 乌苏市| 建平县| 安吉县| 新宁县| 施甸县| 新津县| 中西区| 扶风县| 古蔺县| 宁津县| 永宁县| 开远市| 长葛市| 连云港市| 南宁市| 吴桥县| 盐边县| 无锡市| 夏河县| 雅江县| 长泰县| 南投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