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根據(jù)我們研究以前這所學校是一個開放性的大門,上面并沒有任何建筑。 同時推測出這座學校的大門有差不多20-30米這么寬,是不是跟現(xiàn)在很不一樣? 不僅如此,我們還在大門的一側發(fā)現(xiàn)了這種金屬制品。” 說著,莊遙走到大門口拿起地上的一段彎曲的U形金屬條說道: “大家看,這種金屬材質(zhì)是一種叫不銹鋼的金屬材料,屬于合金的一種,雖然叫不銹鋼,但是并不是說一定不會生銹,而是表示這是一種耐氧化的合金材料。 如今過了兩千年了,這種金屬已經(jīng)銹跡斑斑,但是只要經(jīng)過簡單的除銹處理,這種金屬依然光亮如新。 這種材料好多年前就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并且如今日常生活中都很常見,有注意到的朋友應該能認出來。 這種材料不稀奇,讓人奇怪的是這種金屬的用途,大家知道是干嘛用的嗎?” 稍微提問了一句,算是互動一下,增加點觀眾的參與感,只不過評論區(qū)的回答五花八門,說什么的都有。 “我也不賣關子了,這其實是一種伸縮門,什么叫伸縮門呢?就是可以折疊的一種門,這種門網(wǎng)上也有講解,感興趣的可以去搜一下。 這里為什么說這么多呢?是因為這種伸縮門高度只有一米出頭。 有人可能要問了,這么矮的門有什么用呢?輕輕一跳就過去了吧?沒錯,這種門沒有任何防御力,只是一種形式作用。 這充分說明兩千年前社會穩(wěn)定,治安非常好,導致門的防御作用被無限減弱,甚至變成了一種形式。” 介紹完伸縮門,莊遙順著殘留的伸縮門朝著左邊走去,直到看到一塊大石頭才停了下來。 “大家請看,這是一塊門牌石。門牌石是一種石材,有黃蠟石、晚霞紅、花崗巖等不同的材質(zhì)。 上面一般都會有學校的名字,算是學校的一張名片。” “接下來讓我們到里面看一眼” 說著,莊遙又帶著設備朝里走去。 剛進大門,右邊有一角建筑物漏了出來,考古隊在旁邊打開了一條通道,很標準的小通道,直接對準了建筑物的門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