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天子是肯定要行這個鹽鐵專營之策的,所以這幾天鹽鐵專營雖然成為了進京考生之中討論最多,在街頭巷尾到處都能聽到辯論的話題,但出乎意料的幾乎所有人都是贊成鹽鐵專營的。 天子一定是希望借我們這些未入仕途,與地方豪強和各方諸侯幾乎沒什么牽連的年輕士子,引經據典的將那些反對派駁斥得啞口無言! 當然,對于鹽鐵專營之弊,也沒人回避,大家都認為天子是想通過這一場大辯論徹底的看清鹽鐵專營的弊端,甚至進而能相處解決弊端的方法。 考生們一致認定,今年的新科狀元一定是能提出具體政策,解決鹽鐵之弊的人,而不是只會夸夸其談,胡攪蠻纏只拋出問題不解決問題甚至道德綁架的所謂賢良文學。 總之吧,這場關乎天下甚至關乎萬世的科舉,就這么稀里糊涂的召開了。 最終,經過統計,共有一千四百多人獲得了孝廉的資格參與了科考,而由于朝廷實在是沒有這么大,又足夠正式的地方讓這些士人進行考試,卻是曹操干脆讓出了自己的大司馬府,經改造將之作為了考試的主考場,又狠狠地給曹操本人刷了一波聲望。 然而…… “陛下,冀、兗、青三洲之地今年共有考生二百零六個人,通過考核上榜者,共四個人。” 考試結束之后,作為首屆主考官的大儒孔融一板一眼地匯報著工作。 “嗯……嗯?稍微少了點啊。” “不止是少的問題,管寧、邴原、張范等當世大儒都未來參與本次考試。”說著,孔融毫不客氣地瞪了曹操一眼,道:“這些冀、兗、青三洲之地享譽盛名的當世大儒,都走了征辟的門路,直接進了魏國公府,擔任了魏公的府臣。” 群臣聞言,一時卻是頗為尷尬,畢竟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兒了,卻是沒想到孔融居然這么不懂事兒,趁著自己當主考官的機會故意在大殿之上給曹操上眼藥。 可曹操與天子不和,在朝廷舉賢任能之外另開小灶又不是頭一年,這事兒天下人誰不知道啊。 嗯……劉協本人倒是真不知道事情已經嚴重到了這個地步。 事實上這次又何止兗、冀、青三州的名士沒來趕考,天底下大多稱得上國家級名士的都沒來,而且大多都出仕于魏國公府了。 但你說這事兒吧,其實也不是不能理解。 比如管寧,按照過去的規矩,人家考個屁的試,肯出仕那是給你朝廷面子,至少也得是兩千石起步的,歷史上曹丕曹叡用光祿勛這樣的九卿請人家人家都不出山,曹丕曹叡逢年過節還得給人家送去酒水和牛肉。 現在要考試了,假如這種級別的考生參加考試,萬一萬一沒得到狀元,甚至連進士都考不上,這以后臉還往哪擱? 都是能當評委的人了,現在你讓人家去當選手,參考的和批卷的肯定都會不自在。 聞聽此言,曹操雖然心頭不爽,但他的地位太高了,總不可能跟孔融一般見識,干脆眼觀鼻,鼻觀心,仿佛孔融說的這事兒跟自己沒關系一樣。 人家一個學者,大儒,孔子后人,建安大典主編,過了這屆科舉之后就狗屁的實權也沒有卻有著震了天的名聲,他瘋了才會跟這貨一般見識。 然而劉協一聽,卻是不憂反喜。 原來曹操的身邊已經招攬了這么多的能臣了么? 嗯……雖然都是上輩子沒聽過的名字,這輩子……好像聽說過管寧,別人都沒聽過。 那這我必須得幫他加把火啊! “文舉此言差矣,出仕于朝廷也好,出仕于魏公也罷,不一樣都是為國效力?大河之水滔滔灌溉兩岸黎民百姓,漳河之水滾滾不也一樣恩養百姓?漢臣與魏臣又能有什么區別呢?”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