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兩位令君呢?另一件事又是什么?” 然后荀彧和荀悅又復述了一遍今天見崔琰的那些內容。 “原來如此……魏公在冀州的勢力膨脹得這么快么?” 荀彧道:“具體情況我也不清楚,畢竟他是魏公,即便是從法理的角度上來講,凡是發生在魏郡的事兒都是他自己的家事,他本人又錄尚書事,何況還假黃鉞,也就是說他在冀州做的所有事都可以一言而決,不需要上報尚書臺的,冀州那邊,或許要問過校事府了吧。” 荀悅吐槽道:“校事府也沒有用,天子用人氣度恢弘,自校事府易手之后,應該是真的已經不再監視朝中群臣了,退一萬步說那校事府畢竟是魏公建的,此前又一直在奉孝的手中管著,用校事府來監督魏公,這事兒聽著就不怎么靠譜。” 司馬懿卻道:“我同意你們說的,天子絕不會因黨爭而廢國事的論斷,天子就是這樣的人,所以程昱去荊州之事,大概率不會被阻止,然而一直以來雖然天子對魏公并未有任何的鉗制,見面時更是禮遇有加,但咱們都知道,天子對魏公的忌憚和重視,是遠在孫策、呂布之上的。” 眾人聞言紛紛點頭。 可不是么,天子在并州時除了這條軍略之外,一連出了兩條政策,都是針對魏公的,現在兩個多月過去了,魏公應該也反應過味兒來了吧? 所以魏公才在冀州不惜大肆啟用鄭玄的弟子啊! 就聽司馬懿侃侃而談道:“天子有決勝于千里之外,料敵于先之能,咱們也無需過于憂慮,說不定此事,都在天子的預料之中呢,所以,天子今日訓斥子楊,應該真的就是字面意思,不要腦補。為什么不要咱們腦補呢?說明時機不對啊。” 荀彧聞言,卻是苦笑著認同地點頭道:“如果是這樣,此策便應該是沖著魏公去的了,畢竟,咱們漢臣與魏臣之間本來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如果咱們解析得太早,難保魏公那邊會事先知道,做出防范,反而壞了天子大事。” “是了是了,應該就是如此了。” “那么,天子的這個時機,又是什么呢?” “恐怕……指的就是以程昱任荊州刺史之事吧?以天子之能,說不定早就已經算到此事了。” 卻見一直最懵的劉曄突然一拍手,道:“我知道了,這兩件事完全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情啊。” “此話怎講?” “其實天子給了我詔令之后我也一直在想這件事,目前,咱們還看不出天子到底有什么深意,但是,無論如何,如此浩大的工程量,所耗費的人力、物力,一定都是天文數字,到時候,尚書臺肯定是要設立專人、專職來負責此事的吧?這在洛陽建新皇宮,這人力物力從哪去調用合適呢?” 荀彧聞言眼睛卻是一亮,道:“我明白了,洛陽新造皇宮,不但要填充人口,所耗財力也大,南陽已經被折騰的差不多了,何況河南徙陵,用的也都是南陽人,你們說這物料,還能從哪來?” “河內、河東剛打過大仗,最后的一支兵馬也給云長帶走了,那就只有……” “兗州!”四人異口同聲地道。 “是了是了,這么一想問題就通徹了啊,此次程昱去了荊州,借修建宮殿之名,朝廷完全可以往兗州派去大量的議郎,如果這刺史再是咱們的人……” “那,就真是用兗州換荊州了。” 荀彧聞言一錘定音道:“此事可行,仲豫,咱們好好商量商量,具體怎么做吧,爭取明日去見天機子的時候,就直接列個條陳出來,不能什么事都讓天子費心,親自去想啊。”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