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雖然那是奴隸制時期的體制,但當下的比丘國,也難說比奴隸制進步了多少。 社會生產力不高,又因為人口不算很多,主要核心也就是這座城池,治理起來沒有那么麻煩,想要政令通達,只要能夠完全掌握一套行政體系就行。 而最關鍵的便是這治理的手段,要如何能夠讓國中百姓們都能參與進來,“選舉”出來最合適最有能力的那些治理者,而非統治者。 當然,施梓也知道,這種事情不能急在一時,要不然自己離開以后,恐怕立刻就回“復辟”。 所以這個設想,其實是他畫下的最終藍圖,等待成真的那一天,但現在還是現實一點兒,在維持原有框架的基礎上,進行一些內部的微調。 最起碼阻礙進步的那些大族肯定是要滅掉的,而放開拔擢人才的途徑,也是很重要的一條,模仿科舉制或許是一個很切合當前社會現狀的方法。 同時,預先留下一些火種,然后等待其發酵,再看看效果。 憑著他的權威,在三五年內,他所遺留下的政策應該還是能起到效果的,到時候也該是有一些收獲的時候了。 為達到這個目的,施梓首先要做的第一點,就是要開啟民智。 “圖書館?”當從國王口中聽到這個名詞的時候,佝僂著腰的老丞相抬起頭來,有些驚訝。 當然,更讓他震驚的,還是之后國王提到的,那所謂的學堂。 “自即日起,凡我比丘國百姓,適齡者皆可入學,不得以任何方式阻撓。若有家貧者,以觀其成績,而賜予‘獎學金’……” 那丞相越讀下去,聲音越發顫抖起來。 施梓也不知道他這是激動的顫抖,還是害怕的顫抖。 “老丞相,覺得如何?” “這……主公為何要如此行事?”丞相不答反問,然后緊盯著施梓。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