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李泌面對著孫秀榮,以往在張悅、張九齡這樣的宿儒、名相面前都能侃侃而談,甚至將他們駁得啞口無言的景象一去不復返了。 還是因為知識背景的巨大差異所致,李泌雖然極度聰慧,終究逃脫不了儒、道、佛三家的浸染,待人接物、看待事務終究會從其中尋找答案,但歷經三世的孫秀榮就不同了,他是一個以后世無神論為底子,雜以諸子百家等學的“讀過書,但不求甚解者”,邏輯體系迥異于此時的人,表面上看起來有些“張狂”,但細究之下還是有些道理的,關鍵是這些道理你又無法辯駁。 這才是讓李泌空有滿腹經綸卻無從發揮的真正原因,這也是在開放的大唐,若是在明清,像孫秀榮這樣的人物絕對是活不下去的。 但李泌畢竟是聰明人,眼看著這位只比他大兩歲的年輕人竟然在言語上勝過他,突然想起一事,便笑道:“孫郎可有字?” 孫秀榮搖搖頭,“我尚未及冠,暫無字” “那你心中可有了?” 孫秀榮暗道:“自然是有的,可如果說出來恐怕又要嚇你一跳,可是不解釋的話又不妥” 最終還是說了出來,“我等號稱漢人,究竟受益于漢代,而漢代中興得益于光武帝劉秀,我國禮法,肇始于周代,中原,號稱禮儀之邦,吾深信之,周武,你看如何?” 其實,孫秀榮暗地里打了一個埋伏,在他心目中,周字并非來源于周代,而是來自周世宗柴榮,除了他有一個榮字,自然還有此人是他少數尊崇的古代帝王之一。 實際上,他用“光世”最好,這也是他的選擇之一,但其中暗藏的鋒芒可不是眼下任何人可以理解的,因為周世宗尚未出現,故此并未說出來。 “不通不通”,李泌不僅好笑,這樣取字實在可笑,何況竟敢還隱含古代帝王的名號,若是被有心人聽到了豈不要命? “孫郎,在下比你多讀了幾本書,不如這樣,按照《說文解字》,秀者,本是春暖花開,萬物復蘇,百穗萌芽之意,榮者,最開始專指草木之花朵,我知你本姓楊,家祖給契丹人孫萬榮做義子轉姓孫,后一字每隔五世更改一次,契丹人,粗陋不文,大郎不如改成楊姓好了” “……” 見孫秀榮陷入沉默,李泌暗忖:“更改姓名除非成了別人的義子,或者圣人賜名,否則不能更改,因為牽扯到戶籍賦役簿子,牽一發而動全身,估計孫郎疑慮的是這件事” 他想不到的是,孫秀榮愿意用這個名字,單純是因為與后世完全一樣,并非其它而已。 “咳咳”,見孫秀榮恢復了神色,李泌訕笑道:“也罷,孫姓乃我漢家大姓之一,孫武還是兵家之祖,三國獨霸東吳,何其風光,就用孫姓,就用孫姓,剛才我說過,按照說文解字最開始的意思,無論秀、榮,都是草木生長的狀態” “在下雖然年紀輕,但也知曉稼穡之苦,一顆種子種下后,遇到合適的氣候便會萌動,然后產生幼芽,鉆出土壤,秀字之謂也,故古語有‘鐘靈毓秀’之詞,秀字,多半與靈字相伴” “然后就是茁壯成長,乃至開花結果,開花之狀孫郎姓名已具,結果之狀卻無,果者,木實也,常與實字相伴、通用,用周武,倒不如用靈實,‘靈、實’在一起音韻不合,剛才孫郎說起昆侖山,無論此地是否我漢家兒郎祖源之地,但其特產玉石倒是真真切切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