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不過看到兩人的裝扮后,目光有些變化,帶有一股尊敬。 自從漢朝只需儒家取士后,儒家士子的地位是迅速增長。 幾乎要想立足,必須要和儒家士子打好關(guān)系。 更為重要的是,哪怕儒家內(nèi)部有不少的派別之人。 大家還是十分抱團(tuán)的,所以導(dǎo)致很少有人敢招惹。 幾位穿著白色露膀子的小兒,披著白色毛巾游走在各個(gè)桌子。 “先生。” 齊恒擺擺手,道:“給我來兩杯溫水,一碟羊肉。” “不要現(xiàn)栽的羊肉,過夜的羊肉,還有來這么一小碗醋。” 齊恒拿起一個(gè)小碗。 “好嘞,您稍等。” 齊恒最喜愛待在這里,可以知道各地發(fā)生的趣事。 他也喜歡熱鬧。 尤其是他最喜歡在這樣的情況下看書,聲音越嘈雜,反而越心無雜念。 老師的筆記中也提到過一點(diǎn),他們?nèi)寮也粦?yīng)該只是為了服務(wù)皇帝,也應(yīng)考慮底層的百姓,孔子說,有教無類,任何人都有資格了解世間真諦,任何人也有自己的人生準(zhǔn)則,我們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批判別人,只有更好的深入底層,才能更好的理解他人。 他本就是窮困人家出身。 往上推百年,建國之初,哪有多少貴族? 大部分都死在了戰(zhàn)爭中。 只不過慢慢的分化而已。 唯有圣人言永不變。 “你們哪里安置了多少人?” “差不多有一千人。” “這么多啊。” “那肯定的,據(jù)說還是匈奴單于叔父的部落,還有幾個(gè)是上一代單于老婆的親戚呢。” “哈哈,這群匈奴人,只要打疼了,才投降,這段時(shí)間跑來了四五個(gè)匈奴人,據(jù)說都是在匈奴混不下去的。” 幾位虬須大漢熱烈的討論。 “那肯定的,匈奴那邊那么冷,聽說他們有時(shí)候只能吃草根子,哪像我大漢,我大漢的乞丐都比他們混的好。” “哈哈哈。” 幾個(gè)人的話語充滿了調(diào)侃,一副我大漢無敵,匈奴垃圾的言論。 “說起俘虜來我就生氣。” “咋了?” “這些匈奴俘虜啊,那待遇,我看了都羨慕,朝廷官員也不知道怎么想的,簡直是瞎搞,你說,要是匈奴頭目好生接待也就罷了,許多貧民照顧的也很好,政策太寬厚了。” 一位面色發(fā)黃的中年男子義氣填膺道:“你們知道嗎,就為了迎接那寫匈奴俘虜,我們那里出了大約一百倆馬車。” “你們出馬車做什么?” “干什么,迎接人家啊,他們可是貴人。” 男子在貴人詞語上加重了語氣。 “他們還怎么成貴人了?” “我哪里知道,反正我是親自跟著去迎接的,帶了大量的東西去犒勞人家,就連住的地方都是官府找好的,幾百畝良田,說給就給了,一點(diǎn)也沒有猶豫。” “艸,為什么?” 聽完這個(gè)話,剛才對大漢無比自豪的男人一下子大怒。 “你確定是匈奴人?” “那還有錯(cuò)。” 場上頓時(shí)間討論的聲音開始雜了起來。 “這個(gè)我課你確定,我們哪里也是這樣的,人家來了就個(gè)土地和錢,什么都不用自己掏,要是我,肯定也愿意來。” “匈奴是來投降的,憑什么給他們那么高規(guī)格的待遇,咋們政府勒緊腰帶了不說,就連我們這些老百姓也不安寧,怎能對得起犧牲的大漢兒郎?” “人家來的路上,所有的花銷都是朝廷出的。” “白吃白喝?” 這句話更加添了一把火。 匈奴和大漢的恩怨已久,尤其是宣傳起來,更是不共戴天的敵人。 如今每個(gè)人最大的夢想就是出征沙場,殺匈奴人。 這可到好,原來朝廷賣了他們。 “先生,您的溫水和羊肉。” 小兒端過來菜肴,打破了齊恒的心神。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