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還是按之前的。 陳平與三位高校的教授擔當評委,以及擔任出題導師。 第一位,還是北大的李教授。 吸收了第一期陳平出的國學題目,這一次李教授也是出了九道國學題。 “請聽第一題:yan zhen qing 書法四大家之一。” “請聽第二題:liu gong quan 書法四大家之一。” “請聽第三題:ou yang xun,書法四大家之一。” “請聽第四題:zhao meng fu ,書法四大家之一……” “請聽第五題:……” 李教授出的題目前面的是大家比較熟悉的書法四大家。 不過,說是比較熟悉。 但大家比較熟悉的是前三個,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但第四位估計大都人不知道。 他的名字叫,趙孟頫。 這個題目就有一定的難度了。 一個是大家沒怎么聽過這個人,另一個就算是聽過,一下子也寫不出這個人的名字。 主要是頫這個字,還真用的少,也記不住。 不過。 可惜。 大概是之前陳平出的國學題,卻是讓一眾參與比賽的選手有了準備。 這些天。 他們回去之后,不但背了生僻字,又開始背起了一大堆國學題。 李教授出的九道題雖然有一些比較難的,但因為之前有所準備,所以李教授出的題只淘汰了幾位社會人士團體成員,學校戰(zhàn)隊則一家也沒有淘汰。 不過。 后面還有清華的黃教授。 黃教授出的題也很有意思,他出了一道三黃五帝題。 但他出的三黃并不是被大眾熟知的三皇。 他出的三皇題為:有巢氏、燧人氏、知生氏。 至于五帝。 黃教授出的則是: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堯。 這里面除了三皇五帝說法不一樣之外,另外的,也有一些字大家并不熟知。 特別是。 如果你對這一些版本不熟悉,那么,很有可能你會寫的字都不會寫。 畢竟。 漢字聽寫大賽搞的是拼音。 就像知生氏。 不少人都寫錯了。 社會團體成員小組,便有不少人沒有答對。 接著是第三位,復旦的江教授。 江教授出的題也有意思,他出了九道古代官職任免升降的題。 第一題:遷:調職位、調動,一般指升官;左遷則為降職調動。 第二題:謫:降職并遠調。 第三題:拜:授給官職。 第四題:授:授予官職。 第五題:擢(zhuó):選拔,提拔。 第六題:除:免去舊職而任新職。 第七題:罷:罷免、停職。 第八題:免:免除官職。 第九題:黜:廢黜,貶退,也用于剝奪王位或太子的繼承權。 雖然這九道題并不是特別難,但其中第五題擢(zhuó),卻是難倒了不少人。 “真是一題比一題精彩。” “是呀,都是一些國學題,題目非常有意思。” “比之前的一些生僻字有意思多了。” “那是,生僻字大家都用不到,就算是會寫也沒用。倒是這一些國學題,不但長了見識,而且也學會了不少字。像其中的擢(zhuó),之前就沒怎么用過。” “最后輪到陳平老師了,不知道陳平老師會出什么題?” 這時,眾人將目光放在了陳平身上。 大家也算是看出了。 其實三位教授出的題,有一些相互競爭的意思。 大家都是評委,自然在出題方面要展現(xiàn)自己的功底。 此前陳平出的國學題,不但淘汰了一大堆學子,也將三位教授給比下去了。 這次第二期。 顯然,三位教授便在出題這一塊下了功夫。 “期待中。” “三位教授好像也看著陳平,嘖嘖……” “看出來了。” 不少人議論紛紛。 漢字聽寫大賽的看點,除了聽寫,陳平也是一大看點。 比如現(xiàn)在。 就是陳平還沒有出題,這收視又上去了。 “主任,陳平的人氣真的是高,他還沒出題呢,收視就已經到了上一期的最高峰。不過,三位教授出的題已經非常高明了,陳平這一次恐怕……” 央視后臺導播室,副導演盯著直播畫面。 他們當然希望收視能再來一波。 不過看情況,似乎有一些碰到瓶脛了。 畢竟。 三位教授也不是吹的,都是很有實力的。 此前陳平打了三位教授一個措手不及,這次估計有些懸了。 面對著眾人的目光,陳平卻是拿出了一張表格。 “陳平老師,您這和表格是什么?” “我出的題和答案。” “呃……” 主持人有一些傻眼。 他真的想說一句。 陳平老師,專業(yè)點行不行? 出個題還得拿資料對照。 也不看看四位教授,那都是直接就在白板上寫題,根本不需要看資料。 當然。 也不是不要看資料。 畢竟出題的時候,還是要參考下資料的。 但你在臺下的時候參考就可以了,拿到臺上做什么? 這可是央視呀。 當著全國人民的面,不太好吧。 只是。 陳平卻是笑了笑,問道:“主持人,評委老師不可以看答案嗎?” “這個……當然,當然可以。” 主持人啞口無言。 陳平的這句話瞬間讓電視機旁無數(shù)看客笑噴。 “陳平老師,666……” “哈哈哈,評委老師不可以看答案嗎?” “說的太對了,評委是考選手,又不是考評委,為什么不可以看題目,為什么不可以看答案?” “就是……人家高考改卷老師也得對著答案來改呢。” “對對對,陳平老師這才叫專業(yè)。三位教授雖然看起來早就記住了答案,但萬一記錯了呢?還是保險一些的好,像陳平老師這樣,一邊出題一邊看答案才最保險。” 眾人樂不可吱。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