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我在美漫世界有一個商店》
第(3/3)頁
自古以來,先賢把五行理論巧妙地運用于醫學領域,以五行辯證的生克關系來認識、解釋生理現象,盡力適應內部自然規律以養生,努力掌握人體運行機制以防病、治病,取得了無比豐富的經驗和成果。
五行是五種動態平衡的運動方式,而非實在的某種特定的元素,這個概念錯了后面就全是錯誤中的錯誤。
早在春秋時期便提出了屬性論五行相勝(克)相生的思想,以木、火、土、金、水為序,是循環數了,且已把勝(克)、生的次序固定下來,形成了事物之間矛盾、統一的模式,體現了事物內部的結構關系以及整體把握的思想。
因為就在這個時期,《內經》把五行學說應用于醫學,這對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積累的大量臨床經驗,形成中醫特有的理論體系,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五帝》篇中記載:“……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時化育,以成萬物。其神謂之五帝。”
“五行”一詞,最早出處在《尚書》的《甘誓》與《洪范》中,在《甘誓》中是指“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天用剿絕其命。”
《洪范》中則指出“鯀陻洪水,汩陳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疇……鯀則殛死,禹乃嗣興,天乃錫禹洪范九疇,彝倫攸敘……。
它提出了為人們所用的以水為首的五材排列次序,以及五材的性質和作用,但是它沒有觸及“五行”之間的內在聯系。
五行學說的形成可能有多條思路背景。
其一,五帝堯舜時期羲和就開始了術數五行實踐,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童子問易》已有考證;其二是源于商代后期以來方位觀念的術數化,甲骨文中有很多關于“四方”、“四土”的記載,東、西、南、北、中央的五方觀念在商代后期已經形成。
這種方位觀念的術數化約在春秋戰國之際完成,如《墨子·貴義》有時序和方位,如《禮記·曲禮上》“行,前朱鳥(雀)而后玄武,左青龍而右白虎,招搖在上”,《史記·天官書》有對四季天象方位的觀測做記錄。
其三,是來源于西周后期以來逐漸興起的“五材學說”,五行最初源于五材,五材則導源于六府。
......
未完待續
第072章預告五行、陰陽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松溪县|
安化县|
射洪县|
万山特区|
天峨县|
凤庆县|
东光县|
大同县|
陕西省|
绿春县|
海阳市|
广灵县|
仁布县|
乐清市|
贵阳市|
邵阳县|
嘉义县|
乐平市|
博爱县|
贵定县|
桐梓县|
台江县|
金坛市|
郧西县|
正镶白旗|
保定市|
蓝田县|
准格尔旗|
扎鲁特旗|
新营市|
兴业县|
顺义区|
富顺县|
瑞丽市|
光山县|
阜康市|
新和县|
利川市|
宜昌市|
霍邱县|
泽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