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西漢設置護羌校尉,很重要的意圖是為了防止羌人與匈奴互通聲氣。 但隨著匈奴勢力被西漢驅逐出河西,這項任務逐漸不再吃重了。 而針對羌人不相統屬的情況,監視羌人的動向就是要阻止各個部落解仇交質,聯合反叛。 一有風吹草動,就可以警備,防止塞內外羌人勾結寇亂。 到東漢漢羌關系矛盾激化時,護羌校尉越來越加重軍事征伐的力度。 各任護羌校尉屢屢自領重兵,還指揮地方郡守、都尉配合征剿屠殺反抗的羌人。 西漢護羌校尉治所設置在令居塞,是隴西通往河西大道的屏障,重兵駐守。 而東邊的隴道所在水草肥美,南北諸羌相互交通,也是要沖。 羌人為反抗漢朝統治,也往往切斷隴道,使河西、河湟、隴右與關中聯系困難。 《后漢書·西羌傳》記載:“先零別種滇零與鐘羌諸種大為寇掠,斷隴道。……東犯趙、魏,南入益州,殺漢中太守董炳,遂寇鈔三輔,斷隴道。” “號多退走,還斷隴道,與零昌通謀。” 對于漢廷來說,要控制羌人還必須比較有效地控制隴道。 顯然保護交通是護羌校尉的重要職責。 護羌校尉的屯田有獨立的體制,受農都尉管理,直屬中央大司農,但也受屬地領導。 早在趙充國領軍平羌之初,就注意到在金城屯田的便利。 屯田在控制、穩定邊境的任務中能起到政治撫綏、軍事征伐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屯田可以保障軍糧供應,減少運輸的開支;可以牢牢控制住當地的經濟命脈,達到排擠羌人牧場、壓迫羌人生存空間、威脅鎮攝羌人的功能。 所以在趙充國之后,鄧訓、侯霸、韓浩等邊吏都重視在金城屯田。 屯田成為護羌校尉的一項職責。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