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明天十點】 《一個醫生離開公立醫院后的三年》 三年前,l醫生從他工作了20余年的北京一著名三甲醫院辭職,加入了一所高端私立醫院工作,在私立醫院工作了三年多后,他再度選擇了辭職,重返公立三甲醫院。 以下內容是基于l醫生的講述編輯整理而成,為方便敘述,我們將l醫生辭職的公立醫院稱為b醫院,他加入的私立醫院稱為h醫院,他回歸的公立醫院稱為c醫院。本文發布前經l醫生確認。 我是神經內科醫生。 辭職的時候,我已經是正高職稱了。2012年晉的正高,一般40歲前晉正高都算是比較早的,我拖了一年,40歲整晉的。在科里我也很受主任器重,一直擔任他的副手,做行政副主任。大家都認為,我已經渡過了醫生職業中最艱難的階段,未來一片光明了。 對于我的辭職,院長也覺得很突然,也多次挽留。她對我說,即使你一定要走,h醫院也不適合你,個人的發展和平臺確實有很重要的關系,你一定要慎重考慮。 說實話,我也是下了非常大決心才做出這個決定。 醫生這個職業是我從小的理想。我從小身體不好,經常生病,我記得那時候去趟公園,回來都會發燒,所以經常出入醫院。從小我就對醫院的環境很熟悉,感覺醫生很了不起,能給人看好病。 所以我從小就想當醫生,小時候的玩具都是聽診器、注射器之類的。高考填志愿時,我基本上填的都是醫學院校,最后考上了首都醫科大學,我的博士是在北大醫學部讀的,博士畢業后就留在了北醫教學醫院b醫院工作。 對于別人來說,醫生可能只是一個謀生的職業,但對我來說,除了謀生之外,還是我愿望的實現,這個職業對我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 當我做了20余年醫生后,我發現我雖然很忙,忙到一年都休不了幾個周末,但我用于臨床的時間、真正看病的時間越來越少。 一年到頭,我的周末幾乎都在外面參加各種學術會議,這些會議有些確實是有收獲的,但有時也有一些重復性的會議。你知道,中國社會是講人情的,請你去捧場也沒法推脫,在學術圈里這些都是無法避免的。 用于看病的時間越來越少,我覺得這已經違背了我做醫生的初心。另外周末都在外面開會,也讓我疲于應付。 促使我離開的另一個原因是醫生的執業環境越來越不好。我做住院總的時候,有次夜里去會診,正趕上患者家屬圍攻請我會診的那個醫生,我上去拉,結果病人家屬把我給打了,鼻骨骨折,流了很多血。但那是比較早的事情,當時也沒有媒體報道傷醫新聞。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