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3.破壞-《最終診斷》
第(1/3)頁
根據衛生部公布的2003年度和2004年度傳染病疫情信息顯示,我國病毒性肝炎的發病人數一直位列所有傳染病之首,而丙肝發病率在病毒性肝炎中又有明顯的上升之勢。即使是依據1992年至1995年全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學調查,我國的丙肝感染者約3800多萬人。
我國早已將乙肝病毒血清學標志物,作為一種被宣傳多年的疾病和常規體檢項目,為人們所熟知,乙肝疫苗已經廣泛被普及,成為對付乙肝的有利的武器,然而,同樣擁有極大殺傷力的丙肝則一直得以“偏安一隅”。
相對于乙肝來說,丙肝隱藏得更深,1989年,丙型肝炎病毒才被發現,它與乙肝病毒一樣,主要經血液傳播,它有以下幾種主要的傳播方式:血液或血制品感染;共用針頭、注射器械感染;一些特殊的器械感染如透析;其它尚未被證實的因素,如長期密切接觸感染已經引起重視。
丙肝的危害在于,HCV感染后HCVRNA持續陽性6個月以上成為慢性感染,慢性化率為60%~85%。一旦慢性丙型肝炎發生后,HCVRNA滴度開始穩定,感染6~12個月后自發痊愈的病例很少見。除非進行有效的抗病毒治療。慢性丙型肝炎的后果是進展為肝纖維化,并發展成為肝硬化、終末期肝病。來自6個國家的11項研究表明,感染HCV7年至50年后肝硬化發生率為0.3%~55.0%,肝癌發生率為0~23%,平均感染20年后,肝硬化發生率約為10%~15%,中年因接受輸血感染者約為20%~30%。
我國十五科技攻關的資料表明,感染10年和20年以上的肝硬化發生率分別為9.20%和15.29%。
因此,丙肝給人類帶來了如此巨大的危害,在目前還沒有疫苗的情況下,對病毒進行早期預防就顯得相當重要。然而,大眾對于丙肝認知的欠缺、患者缺乏明顯的丙肝感染癥狀、在高危人群中早期發現丙肝患者的機制的缺乏,都形成了丙肝防治的巨大障礙。
3月26日,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和肝病學分會組織中國著名傳染病學、肝病學及其他相關領域的專家共同制定的,將在北京召開發布會,頒布開始實施,目前,已預期發布在中華醫學會肝病學會機關刊物——。
這是我國第一個針對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指南,它的問世將會給丙肝防治帶來一個良好的開端。
第四期,全文刊發了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分會修訂的。現節錄如下,以供讀者參考。
HCV特點
HCV屬于黃病毒科,其基因組為單股正鏈RNA,易變異,目前可分為6個基因型及不同亞型,按照國際通行的方法,以阿拉伯數字表示HCV基因型,以小寫的英文字母表示基因亞型。基因1型呈全球性分布,占所有HCV感染的70%以上。HCV感染宿主后,經一定時期,在感染者體內形成以一個優勢株為主的相關突變株病毒群,稱為準種。
HCV基因組結構特點
HCV基因組含有一個開放讀碼框,編碼10余種結構和非結構蛋白。NS3蛋白是一種多功能蛋白,氨基端具有蛋白酶活性,羧基端具有螺旋酶/三磷酸核苷酶活性;NS5B蛋白是RNA依賴的RNA聚合酶,均為HCV復制所必需,是抗病毒治療的重要靶位。
HCV滅活方法
HCV對一般化學消毒劑敏感;100℃5min或60℃10h、高壓蒸氣和甲醛熏蒸等均可滅活病毒。二、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學
世界丙型肝炎流行狀況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夷山市|
高平市|
兖州市|
德钦县|
武夷山市|
新闻|
兖州市|
景洪市|
宜春市|
安国市|
额尔古纳市|
天全县|
安塞县|
惠水县|
恭城|
嵩明县|
湟中县|
河北区|
梁河县|
蒲江县|
乡城县|
贵港市|
凤阳县|
精河县|
东源县|
元氏县|
眉山市|
亚东县|
宿州市|
常山县|
逊克县|
高陵县|
平阳县|
乐平市|
怀集县|
沁源县|
昌宁县|
綦江县|
英超|
昌平区|
三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