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次日,楊杰來到了導彈的生產總裝車間。 在導引頭生產車間,楊杰也是看到了已經組裝起來的串聯式引導頭,前面是紅外導引頭,后面是小型的相控陣雷達。 紅外導引頭裝載在一個可以調整角度的環架上,可改變紅外探測器的觀察角。 其實華興集團公司也是在研發一種利用電子控制的微機械視場選擇器, 紅外導引頭不需要進行擺動就能增加更大的視覺,不過現在這種技術還未成熟。 而華興集團公司開發的w波段相控陣雷達導引頭結構做得非常緊湊,也是為導彈加裝紅外探測器騰出大量空間,這個相控陣有大約700個小型收發機,可對多個目標進行跟蹤,增強了對抗目標實施自衛干擾的能力。 負責導彈設計的梁思宏是國內頂級的火箭控制技術唐紀元院士的弟子,從中科院少年班出來的天才,他在導彈氣動布局和電子控制技術上功力非常深厚,這些導引頭的設計就是他完成的。 三十六歲的梁思宏此時正是精力充沛的年紀,他此時也是不停地向楊杰解說著導彈技術上的事情。 看到這么多的設備集中在一起,楊杰開口問道:“這些電子儀器之間的電磁兼容有問題嗎?散熱問題怎么解決?” 先進的主動雷達制導系統因為內部電子元部件以及電源等等會產生非常大的熱量,而且外部也會產生熱量,必須通過散熱孔把導彈制導艙的熱量給散發出來才行,而且這么多的儀器設備各種電磁信號,如果電磁兼容設計不好的話一開機很多儀器都沒辦法工作。 “電磁兼容方面我們也是做了很多的設計,而且也在各種強電磁干擾的環境下進行了各種測試,效果還是很不錯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