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樣一來,即便之后趙國再出現這樣的旱災,也能夠輕松應對。 不至于,再出現這樣大規模的死傷! 這年代,面對旱災,基本上都是只有幾個做法。 糧食儲備,移民,移假田,還有就是興修水利。 首先是糧食儲備,所謂三年耕耘,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若以三十年之耕,縱有旱災水溢,百姓亦能填飽肚子。 但是趙國自從邯鄲一戰之后,非但沒有發展國力,甚至還曾不惜余力,聯合列國對秦國發起合縱攻勢,最后卻落敗而逃。 也正是此戰,才導致其國力損耗巨大。 再加上之后接連的種種戰事,趙國大肆向百姓加征糧食,導致這些百姓手中早已沒有了存糧。 眼下別說九年,三十年,哪怕就是三年的耕種成果,這些百姓都拿不出來! 至于讓百姓遷移,那更是不可能。 這些趙國百姓人數巨大,這列國之中根本就不可能有哪一國愿意去收留,況且世人皆知秦趙之間有著長達百年的深仇,誰又會愿意為了這些趙人而去招惹實力強悍的秦國。 現在這些趙國百姓唯一的去處便是秦國,以及西方草原之地,唯有去往這兩處地方他們才能獲得一線生機。 但是趙國與這兩處地方皆有仇怨,尤其是西方草原,不要說這些趙國百姓不愿意去,哪怕就是秦人也不愿意。 移田,就更加不可能了,即便他讓這些百姓換地耕種,又能換到哪里,整個趙國的土地都被旱災覆蓋,這些百姓又能往何處移田? 而興修水利一事,現在已經開始在籌劃了,還有…… 恍然間,贏鈞眼中泛起一絲光芒,腦海中想起了什么,連忙轉身看向蓋聶詢問道:“從秦國調派而來管理郡縣的大臣現在安頓在何處?” 蓋聶立馬回應道:“回稟先生,這些人目前都被安頓在代郡城內的驛站內,隨時聽候主公安排。” 贏鈞微微頷首,尋找水源還需要花費上一些時間,咸陽城那邊也需要有人去說服秦王,才能獲得修建水利工程的資金。 眼下可做的事情就只有先將郡縣制推行出去。 “既然如此,就將這些大臣全部召入宮吧!” 贏鈞說完,隨后將目光看向了站在身旁的蓋聶,擲聲說道:“蓋先生你也即刻啟程趕往咸陽,將這邊的情況告知給賈詡以及王子柱,有他們二人去勸說秦王本帥也能放心。”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