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沈亦澤確實寫得很詳細,每集大綱都接近5000字,要知道,一集劇本也不過才一到兩萬字,說他寫得是個粗劇本也沒什么問題。 他倒不是為了減輕顧舒的工作量才這么做的,他只是為了盡可能還原原劇的劇情,所以把所有回憶起來的細節都加了進去。 上次跟張春林合寫《沉默的真相》時,他也是這么做的,也因此,張春林才能在短短一周就寫完十二集的分集劇本,換作正常的大綱,就算不卡文,也得寫一個月以上。 沈亦澤回:“寫的時候靈感止不住往外冒,我就把我想到的比較有意思的情節都加進去了,刪或者留聽顧編和大家的意見。” 顧舒:“我覺得好,笑點十足,也有東北味。你是不是去過東北啊,看你的描述挺像模像樣的。” 沈亦澤:“沒有,都在網上了解的,然后加工了一下。” 顧舒連發三個大拇指。 可算糊弄過去了,沈亦澤放下手機,松一口氣。 洗個澡上床,又到了看連載的時間。 上次看到12月份了,17年的12月,江南發生過什么重要的事情嗎? 翻開日記前,沈亦澤在記憶里搜索了一下。 雪! 17年的12月,江南下雪了,這是有史以來最早也是最大的一場雪。在原身的記憶里,還有他和鞠然沿著宜江江岸雪中漫步的甜蜜場景,因此記得格外清楚。 那一天是2017年12月14日。 她會在日記中提到嗎? “2017.12.14,星期四” 果然。 沈亦澤不自禁地上揚嘴角,看了這么久,他現在都能預測劇情走向了。 “2017.12.14,星期四” “下雪了,江南的初雪,也是這三年來的第一場雪。” “上自習的小情侶瘋了一樣跑出去,留我一個單身狗在冰冷的教室里瑟瑟發抖。也許當年我就該報考北傳,至少人家教室里還有暖氣。” 看到北傳這兩個字,沈亦澤停下來思考了片刻。 北傳,應該是燕北傳媒大學,她說她當年就該報考北傳,說明她真正就讀的,很可能是江傳! 江南傳媒大學……他記得,張春林的妹妹好像就是這個學校的? 或許…… 他搖搖頭,楊九安是攝影專業的,張秋林是新媒體相關,專業不同,又差了好幾屆,兩人認識的可能性太低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