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沒錯!”沈亦澤旁邊的李琛立馬附和,“把所有事情歸結為一場夢是非常敷衍的做法,觀眾是不會接受的。” 顧舒說:“敷不敷衍還在其次,主要是這個結局經不起推敲,自相矛盾的地方太多,所以必須得改。” 顧舒提出的這個問題也是這部劇最被詬病的一點:爛尾。最后四集播出的時候,幾乎是全網差評,豆瓣評分也直接從8.6掉到了8.2。 沈亦澤也是猶豫了一番才最終在三個備選選項中選擇了它,其他兩部劇是《最好的我們》和《小歡喜》。 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決定,一是因為《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他剛看完不久,對其中的細節和橋段印象更深;二是因為它更符合這個項目的要求,既搞笑又溫情,各種元素也都有;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因為它發生在東北,而執筆的顧舒剛好是東北人。 以顧舒的業務能力,她絕對能把這部劇寫出彩,甚至超過原版。 至于結局—— “結局我想過另外一種可能性,勉強可以自圓其說,只不過,這會提高劇情的復雜程度,我不知道放在青春校園劇中合不合適。” “你說吧,合不合適我們可以再討論。” 沈亦澤便向在場的編劇講述自己的原創結局。 在他的構想中,那個神秘大叔不是李進步幻想的產物,而是出國深造并最終發明了時光機器的吳智勛。以這個設定為基礎,原劇中的很多情節,尤其是結尾部分,都要進行修改,使其符合基本的邏輯。 很多細節的地方,他還沒有考慮清楚,但在場十一位編劇,其中不乏高編、中編,只要順著這個思路,群策群力,總能討論出一個邏輯自洽、時空閉合的方案。 實際情況也正如沈亦澤預期的一樣,他一提出這個構想,都市組的編劇就紛紛給他打補丁排bug。好在他有所準備,早早打開了電腦,大家熱烈地討論,他就一邊聽一邊修改。 把劇情從頭到尾捋了一遍,確認沒有明顯的矛盾之處,沈亦澤便把《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2.0》發到了群里。 連一向苛刻的王帆也忍不住贊嘆:“這個故事將親子關系的彌合融入穿越這個奇幻元素之中,既足夠新穎又有極強的共情性,更難能可貴的是,我們做到了自圓其說。”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