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 057章 老爺子-《從農家子開始的古代生活》


    第(1/3)頁

    中秋將至,不論南北,外出的人們紛紛歸家。

    不論是遠游的士子,還是四處跑商的商賈,紛紛朝著各自的家里趕去。

    如今的大灣村,和先前已然大不相同。

    一條從宥陽縣城,經過溧水鎮,直通大灣村的寬敞官道,足有兩丈寬,能容兩輛馬車并排飛馳,若是走的慢的,便是三兩馬車并排而行也不是不行。

    這是大灣村的徐家出錢修建的道路,足有數十里長,人工材料什么的加起來花了足足三四千兩銀子。

    地基都夯的極為嚴實,路面也頗為平整。

    如今的大灣村,玉帶河以西乃是原大灣村的舊址,玉帶河以西,已然改姓了徐,宥陽徐氏的宗祠,便坐落在大灣村村尾石橋的另外一頭。

    過了石橋,走上五十多步,便是徐氏宗祠的大門。

    橋頭的另外一端,則是徐家的老宅,也是如今徐老太爺和石老太太的居所。

    徐光啟一如往常,用過朝飯,便背著雙手,挺著那略有些佝僂的腰背,慢慢悠悠的出了門,先過了石橋,到祠堂里頭去看一眼,在祖宗排位前頭上幾炷香。

    祠堂里留的有

    然后才慢慢悠悠的背負著雙手,朝著下游的豆腐乳作坊走去。

    如今徐老爺子早已經不下地了,和老伴只伺候著老宅后院特意留下的那處菜地,其他的田地早就都交給了莊戶們去耕種。

    老爺子現在每天的生活尤為規律,先是去祠堂上香,然后順著水渠一路往下,去豆腐乳作坊哪里看看,若是來了興致的話,還會再奪走一段兒,去莊子上瞧瞧自家地里的莊稼。

    雖然如今老兩口已經不親自下地了,可地里的收成,卻還有他們的一份,若是年景不好,手底下的佃戶莊戶們日子難過,老兩口的心情自然也好不到哪兒去。

    好在今年的雨水不錯,陽光也充足,第二季播下的水稻,現如今長勢正喜人著呢。

    至于坡地上中的油菜,也已經開始冒頭了,雖然還不高,但青蔥蔥,綠油油的也頗為喜人。

    “老太爺來了!”

    還沒到莊子上,老爺子迎面便遇上了一老一少,兩個穿著粗布衣裳,背著柴刀,穿著草鞋,剛從莊子里頭出來沒多久的兩個佃戶。

    “嗯!”老爺子點頭笑著應道:“你們這是去打柴?”

    老的已經兩鬢斑白,皮膚黝黑,臉上滿是皺紋,實則歲數卻只有五十,腰卻已經被生活壓得比老爺子還彎:“這不是還沒到秋收呢嗎,趁著現在還有些空檔,趕緊先把家里過冬要用的柴火多備下一下,免得等到時候一忙一起來,沒得時間打柴,到了冬天還得上山。”

    秋收除了收割打谷之外,還要晾曬,入倉,收攏曬干的稻草,耕地,在撒上蘿卜和菘菜的種子,等入了冬,家里頭才不會缺菜吃。

    如今朝廷的政策好,賦稅低,徭役什么的也不多,而且大多還能用銀錢贖買,物價也不算高,只要肯干,一年下來,便是一般的年景,家家戶戶都能攢下不少盈余。

    “確實是該早做準備了!”老爺子深以為然的點頭道,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老爺子便是這么個性子,什么事情都喜歡往后頭多想幾步,徐家也就是靠著他和老伴兒石氏這樣一步一步富起來的,而后更是不惜花費巨資,讓家里頭的兒子孫子們都讀書識字。

    可惜當初家境剛剛好轉,供不起三個兒子一起讀書,在這三個兒子在讀書之上,天賦并不算高,后來老爺子便陸陸續續送他們去學了手藝。

    大兒子和二兒子都學了泥瓦,三兒子則學了木匠,父子四人辛苦了大半輩子,徐家的家境也逐漸好轉,家里的余錢越來越多,田地也在逐步的增加。

    等到了孫輩的時候,老爺子和石氏一商量,咬著牙便家里頭三個男娃都送去學塾里跟著傅秀才念書。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景山区| 宁都县| 虎林市| 正阳县| 哈尔滨市| 台江县| 临夏市| 榕江县| 新野县| 马边| 张掖市| 城步| 湖南省| 长春市| 吉首市| 昔阳县| 公安县| 景洪市| 怀仁县| 高清| 多伦县| 福清市| 青河县| 常州市| 江西省| 梁平县| 湟源县| 唐海县| 乌兰察布市| 察雅县| 西青区| 靖远县| 八宿县| 增城市| 红桥区| 平昌县| 庆云县| 方正县| 榆中县| 浦县| 铅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