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原國百姓對于王位交替并未太多議論,畢竟公子晏乃是嫡長子,繼承王位名正言順。 公子晏的傳奇身世,更讓街頭巷尾的平民們大感興趣。據陰陽大家祁子所言,公子晏在十六歲之前注定將遭大難,如能度過,便是身具大運之人。 如今公子晏已經過了十六歲的坎,且即位為王。這反倒讓因大將軍兵敗而惶惶不可終日的百姓,略微安下心來。 身具大運的新王即位,必將讓原國國運昌盛,甚至是一統天下。 江成二國聯盟,卻覺得原國新王即位,政權不穩,正是進軍良機。江王幾乎是在極短時間內調動手上所有軍隊,奔襲江原邊疆。 杜晏即位之后,下的第一道王令,并非是整頓朝綱也同即位大典無關,而是下令吳中尉拿著虎符帶著王令馳援邊疆。 吳中尉所執王令中所言,乃是命前往押解大將軍歸都的軍隊,悉數并入大將軍麾下,皆聽令于大將軍。 杜晏的父親,原王原常手中的那只軍隊,實則是從先王手中繼承而來,為遏制吳家勢力而存在的。 不過此軍效忠的卻并非是原常,而是王位之上的原氏血脈。杜晏如今已是原王,自是從原常手中得到虎符,也能夠調動那只軍隊。 在杜晏同成瑜共商之計劃中,他即位的消息,便是告知成瑜,開始下一步行動。 四月。原國大將軍吳起,一掃頹勢,拒江國大軍于云城之外。隨后又趁勝追擊,一路收復失地,奪回醴城。 原國同江國的軍隊,再度在醴城之外陷入僵持之中。在這關鍵之時,成王突然撕毀盟約,退出江國同原國在邊疆的戰爭。 江成聯軍中,成國軍隊其實并不算太多。江王也不會蠢到允許成國大軍進入國境之內,成國的退出,造成不了太大影響。 然而,江國同成國交界之地,一夜之內集結起成國大軍。江國邊境三城的郡守,卻在同一時間暴斃而亡,一時之間邊境防線大亂。 加之江國國內防務空虛,成國大軍勢如破竹,如入無人之境,短短數月,就打到江國都城。 江王自縊于王宮之中,前線的江國軍隊聞此消息皆降。這些江國舊臣,想借原國之手打回國都,并趁兩國爭搶江國領地之亂,擇一江國王子復國。 就在原成兩國百姓,皆惶恐不安,覺得大戰一觸即發之際。原王同成王,卻定下盟約,以汝水為界,分而治之。 直至此時,天下之人才恍然大悟,成王同原王,從起初之時便是盟友。 待到天下形勢暫且安定之后,杜晏才將自己的即位大典提上議程。 新王即位,若是不祭天,接受各封地諸侯來賀,無論如何總是有些名不正言不順。即便不久之后,自己這個成王就將成為廢王,原國也不復存在,該走的流程還是需要走完。 在當反派一事上,杜晏是十分認真且敬業的。 即位大典的準備,繁瑣而漫長,雖說杜晏尚未加冠,前朝也開始有奏章提議大婚之事。 杜晏自然是不會耽誤一個無辜的少女,陰陽大家祁子便是他最好的擋箭牌。 杜晏端坐于上首,垂目看了一眼立于中央的文官:“祁子曾言,孤需弱冠之年,才能考慮成婚,此事延后再議。” 此言一出,群臣思及王上的特殊命格,也不好多加言論,便就此揭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