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送走了那幫子老臣之后,顧黎野就坐在了書桌前,點上了一根燭,然后對著那張信紙發呆。 他的思緒被拉回了十五年前。 三年前,顧黎野從塞北回道了京城,十二年前的事,自然也就成了十五年前。 十五年前,他父親顧辰聲跪在地上,先帝要他弒父以示忠心。 說起來有些好笑,那時他握著劍,心里亂得像麻,但卻有一個想法清晰又明亮,就那樣被他親手埋下了根。 以后一定要謀反。 他那時對著父親握著劍,明明正在亂七八糟地想怎么下手怎么帶著父親逃脫,可卻有另外一個想法很清晰地在腦海里回響。他想,等他長大了,一定要把這個皇帝的腦袋割下來吊在京城門口,讓天下人都看看這天殺死顧府所有人的狗娘養的皇帝是個什么嘴臉。 他眼睛里有驚恐有害怕有恐懼,卻也有一股仇恨在燒。這兩樣交織在他眼底,旁人只看得見他害怕,他父親卻把他的仇恨看得明明白白。 于是,顧辰聲在大雨磅礴聲里,親口說出了此后纏了他無數個深夜睡夢的詛咒。 “……黎野。” 他父親聲音沙啞,滿身是血,額頭上被人開了一刀,鮮血也流了滿臉。他閉著一只眼,艱難地對他說。 “顧家代代忠臣……不可在你這里折掉。” 他父親說:“記……記好了……你要忠,不可……反。” 那是顧辰聲臨死前最后留給他的話。 顧黎野閉了閉眼,復又睜開,看向攤在桌面上的信紙。 顧辰聲忠了大半輩子,進諫了無數忠言。他總試圖改變朝野甚至改變這朝野中的文武百官,想讓所有人都清正廉潔,無數次向圣上進諫又勸誡百官改變,結果忠言逆耳,沒幾個人按著他的心思改變,反倒樹敵無數,最后死時,不少人還覺得大快人心,稱他果真不是個好東西。果然越是勸別人好的人,心里就越臟。 顧黎野兒時并不知曉這些,只覺得父親是個好父親,覺得他溫柔好說話又喜歡操心,總擔心他磕了碰了。但隨著時間過去他漸漸長大,突然有一天,他竟然就開始想:父親真是個愚忠之人。 他自己心里這樣想,卻并沒有說過。 因為他的先生們都認同顧辰聲,說他是個好忠臣,只可惜腦子頑固不懂變通,這才樹敵無數,死了之后還一堆人冷嘲熱諷,連他兒子也不放過。 他們也說,他們當時也是為了自保才撇掉情義對顧家棄之不顧的。為了補償,就要對顧黎野好一些,再好一些,讓他連同他父親的份都一起活下去。 顧黎野有一段時間很迷茫,他一會兒覺得自己是在這種監視環境下活扭曲了,一會兒又覺得父親是真的愚忠。 他有時候真的不解,為什么要忠于一個殺了他舉家上下的仇人和他子孫后代? 當他認定一個人不值得他去忠的時候,難道不可以選擇不忠嗎? 沒有人告訴他為什么,大家只會告訴他,你是顧黎野,顧辰聲是你爹,顧辰聲是這樣的,你就也該這樣,因為子承父業,他忠,你也得忠。 這些日積月累的話加上顧辰聲的遺言,把他心里仇恨的苗一下一下往下壓,不讓它破土不讓它發芽不讓它長脫了骨發狂。 在這些所有“你千萬不能恨圣上”的話中,只有謝未弦告訴他,“我等著你反”。 當年,顧黎野回京的時候告訴謝未弦,會在京城里想辦法提一下地位,讓明綸放下心,等一切都安定下來之后,謝家再八抬大轎迎他進門也不遲。 他怕謝未弦被明綸盯上,所以不想太出風頭。他說這些的時候心里沒底,就這樣一拖拖了三年。他拖的心虛,謝未弦卻從來不問他。他就在等,很安靜的等。這人看起來急脾氣,但是溫柔起來能柔得見不到底。 沒想到拖成了今天這個樣子。 顧黎野左拖右拖,可明綸最后還是盯上了謝未弦。 忠誠的詛咒糾纏了顧黎野日日夜夜,在那些先生的諄諄教導中,他一直覺得會因為這種事而掙扎煩惱的自己是活的不夠通透,是他還年輕,他該學會不在意,也該對明天抱有希望。 可他總也抱不了希望,他覺得是自己扭曲,活的不通透。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