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450章 小鬼子,你們落伍了,爺已經不玩老的那套了! 六月末梢。 上午。 趙剛警衛員開著三蹦子,載著他從趙家裕團部駛向位于右側山區的炸藥廠。 炎夏的陽光直射而下,即便現在距離正午還有好幾個小時,屋外也宛如火爐。 好在趙家裕通向炸藥廠的公路都是壓實的石子路,三蹦子速度很快,警衛員的駕駛技術也很穩,風吹在身上格外涼爽。 不到十分鐘,趙政委便就接近了炸藥廠所在的山區。 繼續順著新開鑿的盤山公路,三蹦子向著炸藥廠的總工廠駛去,一路上已經能看到不少騾子牽引的板車。 板車是趙家裕機械廠出品的新式板車,負責牽引的是普通騾子,運輸的是生產炸藥原材料或者半成品,這些板車將分散在廣袤山區的炸藥廠各廠房連接起來。 一路上,趙政委都在沉思。 炸藥廠為了避免鬼子的轟炸,將生產線分成十個步驟,然后十個步驟又分成八十七個小工廠,這些小工廠坐落在方圓五公里的山區中,沿著盤山公路分布。 原本他認為,這種分散的方式會降低生產效率,管理上也多有麻煩。 一開始確實如此。 八十七個工廠的建設,生產線的整合,工人的培訓,管理人員的缺乏,讓他愁掉的差點掉頭發,要不是張萬和及時送來了幾十個總部兵工廠化工人才,要不是隨同炸藥生產線的中文技術手冊足夠詳盡,技術和管理方面都有,甚至還附帶圖片和膠卷教學,還有那個機械大師傅真的很厲害,怕是當初特種小隊去殺本莊繁的時候,也別想開始生產。 后續在開始生產了,也是麻煩不斷,各種問題層不不窮,但依靠詳細的技術手冊,靠著充足的人手,他和那幾十個化工技術專家都艱難的解決了。 當一切開始步入正軌后,處理各種問題也越發得心應手之后,趙剛突然發現,這種生產線布置居然有一種意料不到的好處。 分散的生產線不僅僅能扛炸,還能抵抗意外,一個廠子出問題了,不會影響整體的生產。同時,一個工廠出現問題,解決之后,期間獲得的經驗也能夠幫助其他工廠做出對應的改進。各工廠之間相互競爭,力爭上游,也有力的促進了產量和質量的提升。 總部來的技術人員逐漸吃透了這個炸藥技術,工人也越來越熟練,管理方式也越發成熟,慢慢的,這八十多個工廠之間順暢起來,開始宛如一個整體的機器,產量越來越高,質量也越來越好。 從每天一百多公斤,增加到每天近一噸炸藥···· 當擊斃本莊繁,陳老板支援了一個化工大師,行家一出手,便知道有沒有,經過那位化工大師傅大半月對生產線的調整,處理了積壓的幾十個生產技術難題,炸藥廠產量直接暴增,到今天為止,每天產能是四噸。 而且預計下個月中旬,產量還能暴增一次。 從頭到尾親眼經歷了這個過程,還參與其中,極大的擴寬了趙剛的視界,讓他感慨極深,心中收益良多。 “政委。” 來到位于巖壁內的窯洞式總工廠內,這里的負責人出來接應。 “工廠情況怎么樣?” 趙剛直入主題。 “非常順利。” 負責人語氣欣喜,甚至帶著激動: “新來的技術專家非常厲害,不但解決了所有的技術難題,而且管理上也非常拿手,生產線經過調整,預計從七月一號開始,能達到每天十噸。” “后續就比較慢了,得等新工人培訓上來了,才能繼續提升。” “好。” 趙剛滿意點頭。 隨后,兩人聊了一些其他問題,交流了一下工廠中遇到的問題和心得,趙政委便離開了,離開前,他給負責人說道: “從七月一號開始,每天留一噸炸藥在倉庫,做成小規格炸藥包,我有其他作用。” “是。” 負責人直接答應。 每天十噸炸藥,已經超過了部隊的消化能力了,總部兵工廠生產手榴彈和迫擊炮炮彈,每天最多只能消化六噸,留下一噸輕輕松松。 隨后,趙政委繼續乘坐三蹦子向平安縣方向駛去,一直走到公路盡頭,來到一個叫葛村的地方,此時葛村已經匯集了大群人。 這些人身著比較統一的服裝,每個人手里都扛著工具,鏟子,鐵鍬,小推車,扁擔。正是建設大隊。 “政委。” 剛下車,就有個人頭戴破舊灰色軍帽,胳膊夾著地圖,大約四十來歲人走了過來笑著打招呼。 “羅師傅,測繪完成了么?”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