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趙剛問道。 這位四十來歲的人是總部支援的土木工程師,曾經在國外主持過公路建設,在知道鬼子入侵關內的時候毅然回國抗日。 “完成了。” 羅師傅將地圖攤開在三蹦子的車坐上,指著地圖上的線條,回答道: “從葛村到平安縣有三條山馬道,距離平安縣公路交接點都是三十公里路途,但只有中間的一條能通行板車,這條開鑿成公路很簡單,工程量比較小,其余兩條只能徒步或者通過騾馬,工程量非常大。” 工程測繪很麻煩,工作量巨大,但有了精確詳細的水文地理地圖,那就簡單很多了。 “把中間這條馬道擴寬成能通行十輪卡車的雙車道,需要都久?。” 趙剛問道。 在計劃中,平安縣將是根據地接通外界的主要門戶,那么公路自然得高標準,能夠容納即將到來的坦克部隊快速通過。 “能通行十輪卡車的雙車道?” 羅師傅有些驚訝,但思索片刻,說道: “以我這個大隊的人手規模,大約半年時間,這條路多石頭,中間還得修兩座橋,工程難度很大。” 他自然是見過那種十輪大卡,從模樣看很像美國的大卡車,但馬力更大,足足一百五十七馬力,而且柴油機扭力十足,結構更是堅固的不可思議,平整路面載十噸都能跑起來,再加上五噸多的自重,也就是說這條公路需要能容納三十噸同時通過。 “半年。” 趙剛眉頭一皺: “有辦法加快速度么?” 半年時間,太長了。 “多給點人手,大規模使用炸藥,最好還能弄來幾臺工程挖掘機,推土機。” 羅師傅毫不猶豫的說道。 隨后他補充了一句: “這些機械設備,我自己就會開,我還聯絡了幾個在重慶那邊的老伙計也過來,他們都會開機械設備。” 雖然來這里沒多久,但羅師傅已經徹底喜歡上這里,對比烏煙瘴氣的國府,這個以趙家裕為中心的山區雖然底子差了點,但氛圍好太多了,每個人都對工作充滿了激情,全心全意的干實事,偶爾一些蛀蟲也能很快被清除,在這樣的情況下,發展速度快到不可思議。 另外,待遇也比國府的法幣好的多,能吃飽穿好,甚至能吃好。 “這個簡單。” 趙剛當即做出決定: “我給你兩萬五千修路工人,炸藥每天兩百公斤,然后工程機械我也去想想辦法。” 近千個抗大出來的青年干部,半軍事化管理體系下,再加上從陳老板那邊聽到的現代化管理只言片語,趙剛負責下的建設大隊已經進入正軌,工作積極性大,效率高。 “兩萬五千人。” 被大手筆驚駭到的羅師傅吞了吞喉嚨,說道: “那最快兩個月就能通車,如果有工程機械,能更快。” “盡量把公路修的結實一點,越結實越好。” 趙剛叮囑道。 就在趙剛和羅師傅開始商量修路的同時,葛村外的道路上,一營一連連長徐虎生帶著他的擴編到六百多人的一連奔向平安縣方向。 作為一營一連,此時這個全團第一連自然全員換裝新式通用機槍,隊伍最后,還有六門新式的82迫擊炮。 ····· 第二天。 清晨。 正太鐵路邊。 “開始測試無線引爆器信號。” 王根生舉著望遠鏡看向遠處鐵軌上的鬼子巡邏隊,嘴里命令道。 根據最新到手的無線引爆器說明書,沒到一個地方都需要測試,因為環境會影響引爆器的信號傳輸距離,樹木,地形,甚至是磁場都會有影響。 隨著他的命令,一個戰士拿下背在背上的碩大木箱,從中取出一帶著天線,猶如電臺的鐵箱子。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