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省試落幕-《寒門梟士》
第(1/3)頁
隨著交卷的鼓聲敲響,為期四天的省試科舉終于結束,士子們紛紛交卷了,李延慶將幾份卷好的試卷放入匣內,插上封口木板,交給了前來的收卷的考官,他也長長松了口氣,雖然其后還有殿試,但那至少是半個月后的事情。
他走出了呆了四天的考房,正好隔壁的士子也出來,李延慶嚇了一跳,原來竟是個白發蒼蒼的老者,但細看也就五十余歲,可背已經有點駝了,難怪四天來一聲不吭。
老者笑著向李延慶拱拱手,“老弟應該考得不錯吧!我感覺得出來。”
“彼此彼此!”
李延慶也回禮笑道:“兄臺應該也押到題了。”
“我押到兩題,宋遼關系和詩作,不過我估計很多人都押到了。”
這時,有人在遠處招手叫這名老者,老者笑道:“同鄉叫我了,我們后會有期!”
“祝兄臺高中!”
老者向李延慶行一禮,“也祝老弟金榜高中!”
他轉身便快步走了,李延慶也跟著人流向貢院外走去,剛走出后院大門,便聽見身后有人叫他,聽聲音應該是周春。
李延慶回頭,只見周春從人群中擠了出來,李延慶笑著迎上他,“兄長考得如何?”
“馬馬虎虎,這里人多,我們過去說話。”
兩人走出貢院廣場,找了一個人流稍少之地,周春笑道:“賢弟說得沒錯,按照賢弟的判斷,五道對策題我押中了三道,連論題我也押中了。”
“連刑罰慎殺兄長也押中了?”
周春心情極好,“這是我們書院的一個教授押中的,去年這個問題在朝廷中討論了很久,連續開三天朝會,影響很大,他便根據經驗判斷,關于刑罰慎殺很可能會在科舉中出現,結果真被他說中了。”
李延慶暗嘆,不愧是四大書院,確實有水平,太學雖是最高學府,但在學術上卻不如四大書院,他聽了一年的課,太學的教授只管授課,根本不屑于押題。
“走!我們喝一杯去,我請客。”
周春不由分說,拉著李延慶便向宜男橋方向興沖沖走去。
........
兩人在相州酥骨肉小店里坐了片刻,洪大志便匆匆趕來,一見面就悲嚷道:“我今晚就收拾行李回鄉!”
周春將他硬拉坐下,關切地問道:“是考得不好嗎?”
洪大志抓過桌上酒壺,一口氣給自己灌下半壺酒,忍不住潸然淚下,“兼經題沒有做完,對策有四題沒做,根本就不會,太難了,那些東西平時就聞所未聞。”
經文題沒做完肯定就會被淘汰,更不用說對策題了,洪大志這次肯定名落孫山,李延慶心里明白,沒有經過太學和四大書院的學習來開闊視野,思路還是留在州縣那種狹隘的小地方,怎么能做天下文章。
李延慶便安慰他道:“一百三十人才錄取一人,不僅是洪兄,我們都有可能落榜,象我的詩作題就有點偏激了,有對朝廷不滿的情緒,很可能第一輪就過不了。”
“這倒不一定!”
周春對李延慶道:“就是剛才我給賢弟說的那個教授,叫做郭鞅,岳麓書院的首席教授,他之前就給我們說過,如果天子決定北伐,那一定會批判過去的綏靖之策,把責任推給過去,占領道義高地,所以他要求我們在對策題中多少帶上一些批判過去對遼綏靖之策語句,這樣會符合朝廷的風向。”
李延慶默默點頭,確實有點道理,他并沒有想到這一點,倒誤打誤撞著了。
“那我該怎么辦?洪大志痛苦地抱頭道。
李延慶對他頗為同情,便想了想對他說:“太學有一萬多旁聽生,他們都和洪兄一樣,覺得州縣太閉塞,聽不到朝廷的聲音,如果洪兄還想繼續考科舉,我覺得可以效仿。”
停一下,李延慶又問道:“不知洪兄成家沒有。”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彭阳县|
安岳县|
峨山|
霍林郭勒市|
习水县|
昂仁县|
南溪县|
舞钢市|
潮安县|
莱西市|
清河县|
个旧市|
长治县|
辰溪县|
东光县|
青岛市|
米易县|
江阴市|
隆安县|
千阳县|
华安县|
佛山市|
玉树县|
张家口市|
加查县|
建昌县|
古丈县|
周口市|
宁陕县|
绥德县|
景谷|
水富县|
凯里市|
罗平县|
贵德县|
鄂伦春自治旗|
梁平县|
安龙县|
许昌市|
保靖县|
通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