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解試科舉(五)-《寒門梟士》
第(2/3)頁
李延慶回頭,自只見鄭胖子熱情洋溢地快步走來,身上卻沒有任何物品,再看他背后,三個壯漢隨從背扛著三只大包裹,吃力地跟著他。
李延慶的嘴角扯動一下,這是參加科舉,還去度假?
“沒辦法,我想少帶一點,但我娘怕我餓著,給我帶了兩大包吃食,還有一包衣服被褥,可惜考場不準交流,否則我們可以一起共餐了。”
鄭胖子這番話李延慶倒相信,反正此人有考官幫助里應外合,根本不用自己翻書找答案那么辛苦,尤其通過昨晚一頓飯的實踐,李延慶知道了他的飯量,三天兩夜時間若沒有充足的食物,根本支撐不起他那如河馬一樣的體型。
“呵呵!我也是剛到。”
“我們一起進去!”
鄭榮泰一揮手,三個壯漢將大包交給了士兵,每個人都露出了如釋重負的神情,幾名士兵則苦著臉,吃力地將他的包裹搬了進去。
流程和昨天一樣,因為不用檢查包裹,反而快了很多,一刻鐘后,他們便坐在了各自的號房里。
這時,夜色依舊深沉,卻沒有哪個士子再敢點蠟燭了,昨天的教訓十分深刻,與其詛咒考場不通人情,不如自己收斂一點,稍微忍受黑暗。
其實第二場蠟燭倒不用緊張了,因為要過兩夜,籃子里放了五支蠟燭。
考場內一片肅靜,寒風穿過巷子,發出恐怖的呼嘯聲,士子們凍得瑟瑟發抖,無比渴望地盼望著自己的包裹快點送來。
天剛蒙蒙亮,勸學樓上傳來清脆的云板聲,考試時間到了,考官開始給士子發放答卷和試題,今天沒有示題榜,因為題量太大,只能用印刷好的試卷發放給答卷,試卷有兩大張紙,每人另有十張正式答題紙和十張草紙。
今天考三經新義,是科舉的重頭戲,李延慶看了一眼試題,頓時松了口氣,果然被師父猜中了,不是南方的那種理解性的考法,還是延續北方傳統的明經題,也就是以貼經背默為主。
大宋南北教育方法不同,北方重視經文背誦,南方重視經文理解,所以一直有南進士,北明經的說法,南方士子考進士科,北方士子考明經科,自從明經科廢除后,北方士子很少中進士,開始轉戰太學,又有了南科舉、北太學的說法。
雖然今天不考南方那種理解性的題型,但想考出頭也并不容易,主要是題量太大,《三經新義》共有四十九卷,詮釋的數量也不亞于正文,更何況明經題本身就是北方士子的強項,要想在眾多優秀的士子中出頭,必須一字不錯,還要書法優秀。
不僅李延慶,幾乎所有的士子都松了口氣,昨天的《論語》和《孟子》考得所有人都焦頭爛額,今天終于出現了他們熟悉的題型,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又有希望了。
‘當!’第二聲云板敲響,考試正式開始,士子紛紛提筆,開始沙沙地寫了起來。
李延慶卻不急于動筆,他要分配一下題目,進行合理統籌。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祁东县|
武邑县|
醴陵市|
深泽县|
北流市|
大名县|
左贡县|
庐江县|
巫山县|
察哈|
南漳县|
定日县|
兴安县|
阿克苏市|
江西省|
巫山县|
临颍县|
都匀市|
韩城市|
宝鸡市|
嘉义县|
冀州市|
长岭县|
河津市|
满洲里市|
中超|
西宁市|
乐业县|
乐清市|
大石桥市|
武强县|
东方市|
奈曼旗|
夏河县|
大渡口区|
张家界市|
鸡西市|
拉萨市|
蕲春县|
杂多县|
榆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