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書接上回。 話說燕王妃正與孫氏談及苦尋三妹之事,孫氏惺惺作態,哭作淚人。卻不想,竟引得燕王妃道出前往天界寺進香的本意來。 一路上,二人又是一番推心置腹,那孫氏也不知又道了那已故的賈氏多少好處。 車馬一路兜轉,不知不覺已是日上中天。眾人正覺乏味之時,竟忽見一陣清風吹進轎簾,又攜來一縷馨香。只聽另一轎內,徐蔓兒隔著轎簾子朝外問道:“周嬤嬤,哪里來的香氣?好生襲人。” 周嬤嬤回應說:“回四小姐,那天界寺外的多栽軒不知何時種了那些個香魂。這會子,正含著雪團似的花苞兒朝人示好呢。” 徐蔓兒問:“香魂是何物?” “沒想到這世上竟也有四小姐您不知道的。”周嬤嬤說道,竟與那賴嬤嬤咯咯地笑了起來。 蔓兒聽她們一笑,沒好腔氣兒地說:“周嬤嬤,我看你真是上了年歲了,越發婆婆媽媽起來了。” 這會兒,只聽對面的徐妙清說:“妹妹不知,這香魂就是大伙兒素日里,時常拿來泡茶的茉莉。” “原來是那玩意兒。可是我如何沒有聞出個端地來?” 轎外,周嬤嬤說:“那茶里泡出的清氣豈同這等氣息?況這剛剛二月春龍時日,那花兒竟開成了海,香氣只管撲天蓋地地抖著,老身若是蒙上眼睛,也得捉摸些時候呢。” “說來也怪,那花開得是違了時令。可區區一個茉莉花,為何要叫這么個古怪名字?香魂?難道那花身早就死了不成?” 眾人聽她這一說,一時竟不知如何作答。又是一陣笑聲。 這時,又聽妙清解說:“妹妹年幼,不知這花名兒的由來也不奇怪。唐人范攄的《云溪友議》里說,在蘇州有位美女,名叫胡瑞珍,家里原是個書香門第,自然也是個琴棋書畫皆通的才女。后因安史之亂,舉家逃出長安避禍,卻不想半路里與家人失散,又被賊人擄了去。”剛說到此處,妙清提著帕子一陣咳嗽。 蔓兒追問:“后來怎樣?” 妙清拭了嘴角,說:“后來,那賊人將她賣進了青樓做了歌妓,人喚真娘。” 蔓兒卻說:“倒也不奇怪,那些野史雜聞的,盡愛弄這些個俗不可言的故事。” 這時,周嬤嬤問:“二小姐,那真娘后來如何?” “后來,這真娘被個名叫王蔭祥的男子瞧上了,非要與她好,并且用盡了各種下流法子,可真娘就是不從。后來就懸了房梁自絕了。” “喲……真是可惜了。” 可蔓兒卻晦氣晦氣說:“照你這么一說,不過就是個唱曲兒的下九流人物,也沒見她香的好處在哪兒。” “姐姐還沒說完呢。這真娘一死,那王蔭祥悔青了腸子,自知愧對真娘。于是便在蘇州的虎丘山上這她建起了一座花冢,墳頭上栽滿了茉莉花兒。” 徐蔓兒嗤鼻冷笑:“牽強附會之說,于是這花就叫了香魂?” “傳說那茉莉本是沒有香氣的,可自打栽上那墳頭,便有了今日這等香氣。后人常說,許是那真娘魂魄附了那花,才生了清香。于是便紛紛喚此物名為‘香魂’了。” “說破大天兒去,雖不是那花木死了,卻也竟是死個死鬼附了活物。況這二月天里,那鬼纏的東西就開了,想想都覺晦氣!往后,再也不飲那茉莉花茶了。” 二人的對話,燕王妃聽得清清楚楚,心下里暗揣:小小年紀,竟然這般冷漠刁鉆。將來定是個欺人霸道的丫頭。 她轉睛時,正瞧見孫氏望她目露笑意。于是,便忙說道:“這故事本宮也是頭一回聽聞,倒也覺著偏僻。” 孫氏豈知燕王妃本心?便立馬低聲應和:“妙清這孩子素日里偏愛瞧些野聞逸史的,讀到動情心,還時常泣淚不語。姨娘生怕她傷情,末了壞了身子,不知規勸了多少回。可那孩子就是……”說罷,無奈一嘆。 “這可使不得。姨娘放心,這事兒本宮自會尋個由頭說說她。” “這是最好不過了。總比我去說得好……” 燕王妃輕拍其手,微笑說:“姨娘難處,本宮明白。再過三年,清兒出了閣,姨娘也能輕松些。” 孫氏忙笑著回說:“一提這事,姨娘還真是一時半會兒無法消受呢。好歹那孩子我也經管六七年了,在姨娘心里,與蔓兒一樣疼愛。若是出了閣,我這心里還真是舍不得……”說著,眼里又泛出淚花來。 正說著,只覺著車馬停了。又聽轎外傳來徐輝祖的話:“長姐,天界寺到了。” 話音落時,已見徐輝祖掀了轎簾來引。瞧見孫氏那般模樣,便借故轉看別處,裝作未曾瞧見。 眾人相繼下了車來。 燕王妃仰望那廟門時,又聽徐膺緒問:“長姐,可需進去向季譚大師通報一聲?” 燕王妃打了手勢道:“莫要興師動眾。今日,我等只是尋常香客,拜罷就回去便是。”說罷,便命丫頭婆子在外候著,兄妹六人并那孫氏進了廟門。 幾人邁進門檻時,但看寺院內異常安靜。轉看時,正巧遇見慧聰。 慧聰上前施禮:“諸位貴主駕道,有失遠迎。小僧這就去通稟季譚大師。” 燕王妃笑攔:“小師傅莫要這般客套。本宮今日只是前來上炷香火,片刻就走,萬不可勞動大師。煩勞小師傅引路就是。” 慧聰聞令,忙將眾人望大殿里引領。 卻說孫氏早就認得慧聰,心下里也早就認定是其誘惑了家弟孫欒去當和尚。因而,瞧他那副背影時,氣色里難免流露出一反感。又想朝他問及智聰,但轉念一想自家弟弟那副龍陽丑態,萬一喚了出來,定然會在諸兒女面前現眼。于是,也就作罷了。可她那般神情,卻早被徐蔓兒拿在了眼里。 未出一盞茶的工夫,一行人等入了正殿——大雄寶殿。 隨后,慧聰引了蒲團,眾人分作前后兩排拿掌作了祈愿。 只說此時,一家人所求又分三派。 燕王妃心中求的是“神佛指路,盡早找回三妹團聚。”輝祖、膺緒、妙清皆同此愿;增壽、蔓兒自是無心所求,只得暗睜雙目,挑釁互懟;至于孫氏之愿自然與那姐弟四人相反,巴不得那賈氏母女二人一并死個干凈。 此時,但聞慧聰手中的木魚聲悠悠而起,眾人跪向大佛再作伏首請愿。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