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雨中的馬車-《長安小飯館》
第(1/3)頁
出門的時候天只是有些微的陰,沈韶光不信邪地跑到西市,逛了逛菜市場,買了點兒蒸夏糕用的葡萄干兒和糖,又去著名的食肆吃了兩碗酪漿櫻桃,等出了食肆,天就變了。
沈韶光快步往回走,才出西市,就起了大風,雨點子也砸了下來。
雖帶了傘,也斷不能與這樣的強對流天氣對抗,沈韶光趕緊又跑回西市東門口兒廈子底下避雨。
廈子下面擠擠挨挨,都是出門被淋的倒霉蛋。
“去年雨水少,今年雨水倒是勤。”
“去歲這個時候圣人正去圜丘求雨呢。”
“圣人到底是圣人,受上天眷顧,我記得,求過雨沒幾日,就下了甘霖。”
……
聽著兩人的閑聊,沈韶光一邊胡嚕剛才遇雨又奔跑亂了的鬢發,一邊感慨,出宮滿一年了呢,現在想想宮廷生活,已經有點恍如隔世的意思了。
宮里入夏第一場雨慣常要吃槐葉冷淘迎夏。所謂冷淘者,就是后世的過水涼面。而到沈韶光生活的二十一世紀,還有不少家庭遵循著“冬至餃子夏至面”的傳統。從這種飲食習慣的傳承來看,我大中華民族真是長情。
宮廷里槐葉冷淘的面條與民間并無大不同,都是采嫩槐葉,搗爛取汁子,和在面里,這樣做出的面條顏色碧綠,有股子槐葉清苦的香味。
當然宮里的面條要做得精細一些,畢竟有專門抻面的,要寬有寬,要細有細,最細的比頭發絲兒粗不了多少,而且中間不斷,一根面能煮一小碗,簡直神乎其技——但再怎么說,也還是那個東西。
宮廷槐葉冷淘與民間的差別在澆頭兒上。
先帝當年吃冷淘最愛澆“消熊”“棧鹿”,玉尖面也愛這個餡兒,大夏天的,也不怕上火。
今上就靠譜多了,最愛澆鱔絲或鱸魚片。鱔絲先油煎再用骨湯燉,是道費工夫的菜,味道很是香濃;而鱸魚片則要清爽些,低溫油溜一下,另起鍋爆香蔥姜,放醪糟及魚片,調味后即出鍋,時候長了便沒那么鮮嫩了。
各宮有頭有臉的妃子們口味又各不同,但總體上都隨著陛下,故而一立夏,長安城的黃鱔、鱸魚就漲價。今天沈韶光逛了逛,這才半下午,就沒有鱔魚賣了。
民間的冷淘就簡單多了,清醬汁、蒜泥、醋、芝麻醬調成的小料,再放點嫩胡瓜絲,便足以讓人吃兩大碗了。阿圓說原先米糧店娘子都是直接澆鹽鹵水……
沈韶光又懷念起前世的炸醬面和西紅柿雞蛋面來。炸醬面現在還能復制,西紅柿雞蛋面則不可能了。
要不今晚就吃炸醬面吧?是用三分肥七分瘦的豬肉炸醬,還是用鵪鶉肉炸醬?今天上午送來的鵪鶉肥大得很,若切小丁炸醬,應該很香……
沈韶光琢磨過水涼面一百八十種吃法兒的時候,雨漸漸沒了剛才的氣勢,卻猛火改慢燉,淅淅瀝瀝起來,沒有停歇的意思。
“阿郎,那邊西市門口沈小娘子似乎被雨阻住了。”才從延壽坊宋侍郎家出來,劉常一眼看到沈韶光,想了想,輕輕敲車壁提醒林晏。
林晏撩開車簾,看到人群中的沈韶光,白衫緋裙,抱著兩包東西和傘,形容似乎有些狼狽,正微仰著頭看天。
林晏的眼神兒并不太好,看不清她的面部神色,只那模糊的樣子,竟感覺有兩分傻氣——或說稚氣。
放下車簾,林晏吩咐趕車的奴仆:“去那邊接上她。”
見有侍衛的車駕過來,避雨的人以為是貴人要去逛西市,都紛紛往邊上躲讓,又在心里腹誹,貴人們真是有病,這種天不好好在家呆著。
沈韶光卻認出了林晏的車,上面有族徽,旁邊那位騎馬披蓑戴笠的劉姓侍從也沒錯。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克|
雅安市|
石首市|
贺兰县|
扎囊县|
金寨县|
宜宾市|
灵武市|
崇礼县|
衡东县|
镇雄县|
屏东市|
西盟|
乾安县|
慈溪市|
大余县|
聊城市|
昆明市|
永城市|
镇赉县|
罗江县|
长宁县|
平乡县|
苗栗市|
和平区|
深圳市|
若尔盖县|
布拖县|
镇巴县|
朔州市|
嘉定区|
津南区|
岑溪市|
东乡|
喜德县|
南安市|
瑞丽市|
临邑县|
清原|
博爱县|
雷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