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月隱星稀,烏云遮月,窗外漆黑一片,只有蟲鳴鳥叫聲不絕于耳。 直到此時,楊逸總算明白了“先天一炁”該如何獲得,也理解了何為天人合一,與天地同呼吸。 所謂天地呼吸,便是在天炁下降,地炁上升,將雨未雨,將雷未雷,兩炁氤氳時,便是天地呼吸的時機。 人在以特殊的呼吸方法,抓住天地呼吸的時機,二者產生共鳴,便能做到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自然而然就能做到的,無需你做“有為”之功,只要你的呼吸與天地呼吸同步,便能天人合一。 而所謂的胎息,也不過是天人合一的一種狀態,根本無需你特意修行。 因為人無炁者死,天地之炁進入了人體,提供人體所需要的炁,呼吸空氣變成了呼吸內炁,內炁在體內循環,變成內呼吸,自然不再需要外呼吸,這便是所謂的胎息。 所以,天人合一也好,胎息也罷,都是功夫到了,自然而然便能做到的功夫,不必行有為之功。 自然而然,無為無不為,無所不為,倒也合乎“無為”之道。 房內。 楊逸盤膝而坐,雙眸緊閉,靜靜的采取“先天清陽之炁”,與人體元炁交融,得出大藥“先天一炁”。 這一步的修行,與采小藥一樣,區別就在于小藥得先采而后生,大藥卻需先生而后采,只有大藥出現時,才能做采藥修行。 采大藥的時機,與人體小藥一樣,都是不確定的,亦稱為“活子時”! 只不過人體小藥的活子時為“后天活子時”,大藥為“先天活子時”。 二者出現的征兆也不相同,小藥為外腎陽舉,大藥出現的征兆,卻有六種內景。 分別為丹田火熾,兩腎湯煎,眼吐金光,耳后生風,腦后鷲鳴,身涌鼻抽等,這六種內景,道家稱其為“六候”之景。 這便是采的大藥的六種內景,而“煉炁化神”的修行,楊逸猜測,與“煉精化炁”修行有些類似。 “煉精化炁”是采小藥積蓄在下丹田內,待元炁積滿后,便自行發動,行大周天滋補身體。 “煉炁化神”,應當是采大藥積蓄在中丹田內,大藥乃是“先天一炁”,又稱為陽炁。 此陽炁配合自己的元神修煉,逐步將自己全身陰氣點化,使身體成為純陽之體,陰神化為陽神。 如此神炁摶結,結胎與中下二丹田之中,和合凝聚,以養“金丹”。 這里說的金丹,可不是說真的在中丹田內結出一顆金丹。 所謂金丹,是道家取金的不朽之意,用來比喻自己也能長生不朽。 而丹,是圓潤飽滿之意,比喻人體精炁神,飽滿無漏。 至于結胎,乃是道家將元神與炁比喻為男女,兩者交融,得出“先天一炁”。 所以金丹的真正含義,乃是指“先天一炁”,名為“丹”,實則是“炁”! 養出金丹后,體內生炁循環不息,真正做到常駐胎息境,從此不再需要口鼻呼吸,壽命也不在從口鼻流逝。 到了此時,才真正算得上“一顆金丹吞入腹,始至我命由我不由天”! “煉炁化神”修行圓滿的表現,便是陽神成就,純陽之體圓滿,性命合一,這一步的修行,才算真正結束了。 當然,這也只是楊逸的猜測,到底是不是如此修行,還的走一步看一步。 至于現在,還是腳踏實地的進行大藥采取,莫要浪費這難得的“先天活子時”! 隨著楊逸專心采取“先天清陽之炁”,與體內元炁摶結和合,不斷有黍米大小的“先天一炁”落在中丹田。 而“先天一炁”一出現,神秘書籍立馬神光大方,將此炁吸收,用來開啟天罡法“飛身托跡”。 如此來回三四次,“飛身托跡”也終于不再暗淡,變得錚亮起來,這也代表此道大神通終于開啟了。 見此情形,楊逸無悲無喜,心靈寧靜,繼續進行采大藥。 然而神秘書籍卻非常霸道,只要他一摶煉出“先天一炁”,立馬便被吸收,用來開啟天罡三十六法。 看這情形,是不開啟全部的天罡三十六法不罷休啊。 點亮全部的的天罡法,需要的“先天一炁”是海量的,這非常耽擱楊逸修行。 現在的他,是不需要如此多的大神通,就算天罡法全部開啟了,他也修行不過來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