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遠在千里之外的百濟。 十一月的百濟,天氣尤其的寒冷,許多地方已經(jīng)冰凍。 這個時代可不比工業(yè)時代,溫度起碼要低五到十度,越是到北方就越是明顯。 百濟這邊是一個半島,有著冰冷刺骨的海風,還有從北方而來的寒潮,可謂自然條件非常惡劣。 也就是幾座城池里面還能稍微擋風遮雪,其余的村鎮(zhèn)部落,過得那叫一個慘。 每年的這個時候,李如玄都會被委派在百濟處理事務(wù)。 而到了春天夏天,通常他又會被調(diào)回室韋的中京城,遠程辦公。 室韋人還是很聰明的,百濟人行動順暢的時候就把李如玄拉回去,免得他搞什么小動作。 秋冬兩季,寒冷又有大雪,百濟人連活著都困難,造反什么的都不可能。 這時候把李如玄派回到百濟,讓他負責賑災和安撫民眾,那是最好不過。 百濟最大的兩座城池都靠得比較近,分別是平城和漢城。 這兩座城池的民眾都超過了十萬人,在大康也就是一個稍微大一點的縣城,但在這里卻是最大城池了。 別說是百濟,室韋的中京城人口也不過三十萬而已。 所以在室韋看來,百濟的城池人口并不少。 但此時此刻,李如玄并不在溫暖的城池府衙里面,而是帶著自己的一群隨從們奔波在四周的鄉(xiāng)村。 晚上的時候,哪怕是李如玄,也只能住在破舊的茅草屋里面,吃著難吃的米糠粥。 唯一能體現(xiàn)他這個百濟大臣待遇的,恐怕就只有他現(xiàn)在泡著的這盆滾熱洗腳水了。 他今年已經(jīng)是五十三歲的人了,尋常人在這個年齡,早已經(jīng)是頤養(yǎng)天年。 但李如玄卻有著堅強的意志,讓自己絕對不可能退休。 因為他心中還有著偉大的夢想,期待著在自己手中復國! 光復百年前被室韋滅掉的百濟國!! 況且李如玄也是明白的,要是自己不堅持努力,恐怕就沒有時間了。 經(jīng)過了這么多年的統(tǒng)治,百濟早已經(jīng)臣服于室韋的強大之下,許多年輕人都以加入室韋的附庸軍而驕傲自豪——因為這樣他們就可以獲得很多的特權(quán),并且有充足的軍餉拿回家里。 眼看著這樣的年輕人越來越多,李如玄表面上拍手叫好,在各個場合鼓勵他們“為國效力”,但私下里卻是惆悵滿腹。 長此以往,要不了幾十年時間,百濟就會別徹底同化了啊! 也是他那個時候沒有認識柳銘淇,不然柳銘淇就會堅決的告訴他,“不會的!!” 你看另一個世界,百濟直接被東瀛殖民超過三十五年,東瀛人遍布百濟的大街小巷,全部官員都是東瀛人,也推行東瀛的文字和文化……但一旦東瀛倒臺了,百濟瞬間就能恢復自己的民族性。 當然了,你也不能說李如玄擔心的沒有道理。 在他這個時代,用這個時代的眼光來看,如此的情況絕對是觸目驚心,根本不敢有半點的松懈。 所以他利用一切的時間和機會,去緩慢而又堅決的培養(yǎng)心腹,推動百濟的反抗事業(yè)。 為了培養(yǎng)這些人,他不惜讓自己的大兒子去當海盜,賺來的滿是血腥的錢,用在反抗復國事業(yè)上面。 而通過了這么二三十年的觀察,李如玄悲哀的發(fā)現(xiàn),自己的大兒子李松,二兒子李瑜,都不是什么開國之才,最多也就是守成之才。 因此如果自己不積極的反抗室韋,將室韋強盜趕出百濟,在他們這一代就徹底沒有機會了。 要是自己打下江山,讓他們來守著,說不定還行。 抱著這樣沒有一點點退路,只能拼命向前的態(tài)度,李如玄幾十年兢兢業(yè)業(yè),不敢有半點松懈。 他的所有心神,都放在了怎么復國身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