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好!” 苗炎答應了下來。 作為法家的官員,他連自己都可以犧牲,又怎么可能不知道什么叫做因小失大? 既然柳銘淇有把握,那么他就愿意去試一下。 至于實驗的過程之中,會不會有很多人死掉,這不是苗炎關心的問題。 保護江南最重要。 同時,苗炎心里真的很好奇,柳銘淇這個從來沒有打過仗的人,會拿出什么訓練方法來,是不是紙上談兵呢? 倘若真的是紙上談兵,到時候訓練出來的軍士,只能用在防衛淮安城上面了。 總比沒有訓練的蝦兵蟹將好嘛,也費不了什么大的資源。 畢竟看著柳銘淇的連續十條“斬殺令”,苗炎便覺得柳銘淇沒有開玩笑。 嗯,這也是廢話。 柳銘淇看得出來苗炎的半信半疑。 可他現在根本不屑去解釋。 苗黑子哪里知道,我大明中后期第一神將戚武毅公的厲害? 柳銘淇是拜讀過他寫的兵法的,雖然記得不全,但怎么訓練一支嚴守紀律的軍隊,他太熟悉了。 直接把他訓練侍衛們的現代訓練方法,簡略一點的拿出來就好。 再配上了戚爺爺的鴛鴦陣、三才陣,那些只知道橫沖猛打的東瀛武士,完全就是送菜的。 別懷疑。 戚家軍在江南一路殺敵,戰損率每一次都在5%以下,打了十幾年,總共補充的人還不到一半。 這和抗戰的時候恰好反過來了,在萬家嶺戰役后,張將軍緊接著依靠堅城抵御倭寇,結果自己死傷四千,敵人卻只死傷三百余人——這可是守城和攻城!! 當然了,這里面不能看簡單的數字,而是要看雙方的兵源素質。 兵源素質越強,越能很好的擊潰對方。 所以柳銘淇一開始才問,這兩萬漕卒調養好沒有。 經過了幾個月的調養,漕卒的身子骨達到了正常人的水準,這是毫無疑問的。 從中挑選出五千人,大米白面豬肉的吃著,一兩個月之后,力氣自然就漲了起來,自然就比東瀛武士要身強力壯——現在的東瀛武士,一米四幾恐怕就是主力了,至于吃飽飯,那更是癡心妄想。 要說戚繼光的鴛鴦陣,可謂是集小團隊作戰的大成者。 通常十一人組成的鴛鴦陣,陣勢絕對不是一成不變,遇到狹隘地方可以分成兩個、三個小陣,各兵種的前后順序位置,也可以根據實際狀況微調。 這樣靈活多變的陣法,必然是要求非常嚴格。 最重要的是保持一個整體,任何時候都不能慌亂,不能崩潰,否則都會死。 然后就是在訓練的時候要將這些陣法變化和自己的任務爛熟于心,最好形成機械化的反應——用現代化來說就是一個沒有感情的機器。 最后便是一定要聽從命令。 小隊長掌握著全隊的節奏,他要根據具體的情況判斷應該怎么做。 剩下的人不能有自己的想法,更不可能自己為了殺敵人而沖出隊伍,導致整個隊形崩潰。 這就是強調制度的重要性。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