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論法-《大唐農圣》
第(1/3)頁
幸福村早就有打制好的眼鏡框,是和虞府那些眼鏡一樣,黃金制的,試驗好了鏡片,便可以立即將其裝在眼鏡上面,以后,這東西就成為了魏征的日常必須品了,韓少問直接幫他做了三幅備用眼鏡。
趁著天黑之前返程,魏征在船艙里又跟孫享福聊起了法部的事情。
“正明這陳條里,第一條就要求法律條例,必須要用粗俗不堪的白話文書寫公布,這是為何?”
“您想想,律法主要是來管誰的?”
“管百姓啊!”
“那么,百姓看的懂文言文嗎?”
魏征聞言頓時就懂了,以文言文的方式書寫法律法規,別說看,就是你照本宣科的給百姓讀,他們也未必聽的懂,百姓都不懂你的法,又怎么能遵守你的法,所以,這個要求看似無理,但實際上,是非常有理的。
這與孫享福要求在工人文藝演出的節目里,全部上通俗易懂的民歌是一個道理,唱的太高深了,太文藝了,大字不識的工人農門老百姓們,壓根就聽不懂。
孫享福從第一條,就把魏征引入到了老百姓的角度上去,那么,后面所寫的,他就好理解的多了。
如剛才他們的問答中所說,律法主要是用來管老百姓的,真正的官員權貴階級,律法是不那么容易管的到他們的。
但是,社會沖突,往往就會在權貴與普通百姓之間產生,所以,再之后,孫享福又給大唐的律法,立了一個基調,就是一切判罰,偏向保護弱勢群體。
此外,對于很多小的錯誤,平民百姓,是可以少受懲罰,甚至是免罰的,像撿了皇陵一塊磚,就會被叛死刑或者流放的事情,以后不會再有,除了因為不知者不罪之外,犯錯者所造成的經濟損失,也是定義罪名大小的重要依據之一。
還有以往諸如禮儀,孝道之類的律法,也全部都要推倒重來。
老百姓大多沒有讀過書,也沒有見過什么世面,不通禮儀是很正常的事情,你要是依此來定他們的罪,那就會沒完沒了,百姓一旦與權貴階級有什么沖突,光是禮儀上面,權貴階級就可以給老百姓扣無數個大帽子,讓他有理變無理。
孝的方面,更常見。
后生小輩,在被長輩罵的時候,受了委屈,頂了句嘴,在這個時期是會被判定為不孝的,朝廷對于不孝的人,懲治非常嚴,輕則幾十大板,重則流放甚至是死刑。
而且,所謂的長輩,還并不一定要是自己的父母,只要同姓宗族內,輩分高的,都算長輩,異姓,年齡到了一定程度,也可以算長輩。
這種律法,就是滋生宗法,鄉法的溫床,讓家族長者,族老,過份的控制了后代族人,讓朝廷對于百姓的管制權力大大的減弱,應該撤銷。
然而,魏征在禮的方面能夠吃透,對于孝的方面,卻吃不透,他認為,人無孝不立,社會的綱常,就是以孝為先,要是否定了,整個社會就會大亂。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都市|
达拉特旗|
康马县|
和平县|
莱芜市|
农安县|
甘德县|
汕头市|
嘉善县|
西吉县|
兰考县|
乌兰浩特市|
南部县|
谢通门县|
隆子县|
柘城县|
曲阳县|
江山市|
邻水|
长沙县|
双桥区|
嘉黎县|
正宁县|
康定县|
波密县|
龙口市|
景洪市|
贡嘎县|
万盛区|
蛟河市|
葵青区|
吉木乃县|
安多县|
岳西县|
汉沽区|
田阳县|
彭泽县|
巫溪县|
洪洞县|
曲水县|
淮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