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五百六十八章 號召儒士到關外去,到海外去-《穿越明朝當暴君》


    第(1/3)頁

    但大勢是不可阻擋的,無論是外國資本入侵后帶來的大變局,還是內部產生工業和資本后導致的大變局,都會使儒學的地位產生動搖。

    因為大明帝國發展到現在,對百姓有了更高的要求,已經不只是要求他們主要能從事農業就行,而要求百姓可以扮演更復雜的勞動角色。

    所以,接下來,即便李覺斯等辭官,科舉制度的改革,還是通過換一批接受新式教育的年輕官員為部堂級官員,而繼續推行了下去。

    首先要做的就是,將還進行儒學教育的各地公辦社學改為新式教育。

    教材都是現成的。

    因為朱由校已先在了自己的皇莊推行了新式教育,所以不同年級的各科教材都是有的,只需要加印即可。

    其次是各地縣學府學改為中等學堂,與在皇莊設立的中等學堂一樣,皆是六年學制。

    不過,中等學堂分成初中和高中。

    初升高需要考試一次,相當于以前科舉的院試,由學政官到各府縣去主持考試,錄取者可讀高中。

    而高中畢業者可參加鄉試。

    鄉試錄取者可入中央和地方各省的高等學堂,接受高等教育,而畢業者才可以參加會試。

    這些都不算問題。

    因為皇帝直接統治的區域,既皇莊和國營農莊、以及親軍衛所、宗室、宮內都已進行這種試點教育數十年,是完全可以復制的,甚至還培育了大批新式教育的師資力量。

    眼下主要問題還是已經進學的生員和考取了功名的舉人如何安排的問題。

    以及還在接受傳統儒學教育,且準備參加科舉考取功名的童生,和甚至連童生資格都沒有獲得的讀書人。

    “生員和舉人憑志愿安排三種出路: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