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還是用現今的辦法,讓國內權貴有想法者申請出資征募軍隊,另外就是讓那幾個奉朕為圣皇的藩國出資出兵,朝廷也可以抽出少部分精銳來,組成聯盟軍,下西洋!” 朱由校早就有讓重下西洋的意圖,只是因更要緊的事太多,而未來得及付諸行動而已。 何況下西洋前期也的確需要很大的成本。 朱由校知道,大明要想再次下西洋,怎么也得積蓄更多的國力才好,畢竟這次下西洋可不只是像歷史上一樣,到達紅海海岸,還得穿過好望角,過直布羅陀,去歐洲,最好橫跨大西洋,去美洲。 所以,他的這個下西洋的想法,也就耽擱到了現在。 但現在,朱由校既然摸索出了一套新辦法,即以宣揚儒家文明的名義,動員東方所有儒系國家,且以允其自立藩國為誘餌使國內權貴出資,一起下西洋,進而分擔下西洋的成本,而不用大明朝廷獨自承擔下西洋的成本,自然也就可以提前進行下西洋的活動。 “是!” 輔政大臣們并不反對,畢竟現在朝廷的確需要去西洋奪占貿易航線,而可以進一步主宰全球商品市場。 畢自嚴還主動建言道:“正好,奉旨去澳洲的艦隊眼下已回濠鏡,可以待其休整一段時間后,就負責下西洋之事。” “準!” 于是,大約一年后,奉圣皇朱由校之旨,來自各方的下西洋艦隊于此地集結完畢,并在大明將領沈壽峣的率領下,正式開啟了下西洋的軍事行動。 這次下西洋的目的雖然是維護現有的貿易航線,緝拿西班牙國王,并讓西班牙國為此事付出代價,和其他歐洲國家一起與大明派去的人,確立全球貿易與人權規則,從而減少屠殺,實現世界文明的進步,但在本質上,是要奪占一些區域為大明等東方國家的殖民地的,畢竟貿易線不能只控制在西洋人手里。 現在沒誰不知道從大明、日本、印度這些地方到歐羅巴的這條航線可以帶來多少利潤。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