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壽春,袁術府邸。 坐在上首的袁術,看著下方站立的手下,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你出使益州方回,甚是辛苦,不知那劉焉如今的身體如何?”袁術問那名矗立在廳下的使者道。 那使者拱手道:“劉焉依舊身體虛弱,怕是朝不保夕,不過他已然是響應了袁公的號召,并委權于幼子劉璋,只等時日一到,便即出兵。” 袁術慨然一嘆,道:“總歸他還不算是太老,尚有昔年的英雄之氣。” 袁術的下首旁,閻象嘆息道:“劉焉雖是時日無多,但他也明白,依照目下的形勢,劉表和劉琦雖不動兵,但時間一長,益州之地早晚必被其父子所取,眼下和我們聯合共通出兵荊州,方才是他為兒子守住益州基業的最后一次機會。” 袁術站起身,在原地來回踱著步子,一邊走一邊道:“劉焉已經暗中與我等結盟,孫堅亦是在鄱陽湖練兵,吸引荊州人的注意,待時間成熟,亦可出兵江夏……曹操唯袁本初之命是從,眼下尚有南陽郡的牛輔,當如何說之?” 閻象道:“逄紀曾言,南陽的牛輔,自有袁紹派人去說服,想來此事不難……畢竟牛輔乃是董卓之婿,而董卓前番乃是間接亡于劉琦手中,為其報仇乃天經地義之舉,況且涼州人一向唯利是圖,此番我等瓜分荊州之舉,他又豈能錯過?” 袁術重重點頭,又道:“交州那邊的事情如何了?” 閻象言道:“還未有回信,不過想來應該不難,士燮雖是長者之風,但畢竟是一方之長,且在交趾多年,早已經將那里當成了自家領土,如今他收留了張懌,便是有想要吞并荊南自立,若是五路兵馬都能向荊州出兵,他斷然也不會空自看著荊南土地白白為他人所占。” 袁術感慨著仰起頭,看向屋頂,雙眸有些發直,自顧自地言道。 “若非與那袁本初聯合,焉能知曉我二人齊心,竟可說動這般多的勢力共同討伐荊楚?” 閻象笑道:“袁家本就是天下名門,諸牧守之中,后將軍與袁紹的勢力又為之最,試問誰人敢不給面子?這天下諸門,若論聲望最隆者,舍袁氏外又當取誰?” 袁術緩緩地低頭,然后在心中默默細數。 “揚州孫堅,出鄱陽湖奔柴桑,此為一路。” “袁某親自率兵出壽春,收廬江走江夏郡,此為二路。” “劉焉劉璋父子從西而奔江關,順流直下,此為三路。” “曹阿瞞從陳留南下,奔襄陽之東,此為四路。” “袁本初若是能夠說動牛輔,則南陽郡之兵南下取新野,此為五路。” “士燮若能為張懌說動,出兵荊南,則為六路。” 袁術掰著手指頭細算……六路兵馬一路只需出兵兩萬,便是十二萬大軍。 若每路再添兵一萬,便是十八萬! 對于劉表而言,便如同泰山壓頂之勢也。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