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如今在荊州,被劉氏父子引之為五業從事的潁川人趙儼、杜襲、繁欽,邊都是潁川郡內有名的士族。 當初雒陽動亂,中原浩劫,此三人通財和計,共同前往荊州避難,被劉氏父子引為上賓,并請入長沙學宮,以為重用。 歷史上,這三個人也曾入荊州,但因為南郡本土的士族專橫,幾乎壟斷了荊北所有的職位,再加上歷史上的劉表并未能打下荊南,使得這些從北地遷移來的士子大多不能委以官職而展其才, 最終這潁川三杰終究還是在建安年間回返北地,投入了曹操麾下。 但如今情況不同了,荊州七郡已為劉氏父子所得,劉琦通過戰亂肅清了當地弊政,山陽劉氏中人皆任郡守,整個荊南已是劉家父子的一言堂,這些北方士子都得以在荊南得到入仕的機會。 因此這三人目下也已經融入到了劉氏父子麾下的團體中。 劉琦寫書信于劉磐,派人送往長沙,請趙儼,繁欽,杜襲三名潁川名士北上,隨他一同前往潁陰縣給荀爽吊喪。 劉琦的書信送出去沒多久,從汝南郡那邊趕來了一個人,乃是劉琦目下所任的掾史李錚。 李錚給劉琦帶來了一個令他深感頭痛的消息…… “黃承先戰敗……已是被公孫越和張勛等人驅逐于陽安?” 劉琦聽了李錚的匯報,差點沒氣暈過去, 他急忙令人拿汝南郡的皮圖來,仔細的查看。 “陽安縣……陽安縣……” 劉琦在地圖上認真的尋找了片刻,終于找到了陽安縣的地址, 再仔細一瞧,劉琦恨不能把皮圖撕了。 “這陽安縣……距離南陽郡已是近在咫尺,再打,我黃叔父就得讓公孫越給趕到荊州境內去了!他這讓對方攆著跑的路程,可委實不是一點半點啊,少說得有百里了吧?” 李錚一臉無奈:“百里……好像都有些說少了。” “先前奪下的戰船呢?也丟了?” “那倒是沒有,因為府君事先將戰船皆分藏于船塢內,戰船不曾被敵軍繳獲。” 劉琦板著臉,皺眉看向李錚:“我臨出汝南時,不是讓承叔父聯合譙縣的許褚和朗陵縣的李通么?公孫越雖然有一千戰騎,但人數終歸不甚多,只要聯合這兩方,憑城廓而戰,當不會輸,為何會造成這般結果?反被他驅逐出了安眾?” 聽了劉琦提起李通和許褚,李錚的臉上露出了更加苦澀的表情。 “屬下奉府君之命,往來與黃府君與億萬,還有那許褚之間……唉,果如府君所言,那許褚欲尋仇于公孫越,但恐自身勢力不濟,故而不敢應戰,倒是有意與我等聯合,而億萬終歸與我有同族之好,他居于朗陵,雖自成淮汝一霸,但朗動西向便是江夏,我弟也想尋個靠山,以荊州眼下在南境之勢,億萬甚想與荊州聯合,怎奈……黃府君他……” 李錚的話雖然沒有說的那么明白,但劉琦又怎么會聽不明白其言下之意? 第(2/3)頁